〔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南市「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班」 鼓勵在地觀點在地紀錄,素人演員、素人導演真情刻劃故事,可謂是「台南的奧斯卡」,今年第13屆選出13件作品,恰為「台南400」留下珍貴鏡頭,共織這片土地綿延歷史。
本屆學員拍攝題材廣泛多元,從傳統武術的傳承到弱勢家庭的關懷;共同記憶的書寫到個人生命經驗的抒發,最終都因對土地的珍愛與重視而串聯你我共同記憶。
《遺落之境 精忠三村》作者試圖以影像喚起人們對這個過往繁榮眷村的美好記憶。《地平線的四草飼料行》用女兒的視角,讓我們看見四草面對逐漸填平的漁塭,僅存飼料店的生命歷程。
《消失的堡壘》用鏡頭俯視喚起住民對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倒退的關注。《哈赫拿爾森林的前世今生》則帶著觀眾發掘這座城市中的森林,並為它留下2024年這個夏天的樣貌。
《最後的守門員》讓我們看到玉湖國小因僅剩數十位的學生而面臨併校消失的不捨命運。《武動青春》生動敘述台南市成功國中武術隊在各種外部現實與迷思偏見的夾擊下,難以延續的困境。
《花甲少女心》作者練習用鏡頭,看見自己的母親,記錄歷經歲月仍拾起青春活力的母親。《再見老鯊》透過拍攝勾勒出父親的日常,也流露出父親在浪漫與現實中的妥協掙扎。而《來去,阿公家》的作者用影像展開尋訪阿公與家族過往歲月的印記。
《渡仔頭ê雜貨人生》則帶領著觀眾貼近,感受雜貨人生流轉的酸甘甜。《在路上》梳理從城市回到農村青年,面對理想的探索與困惑。《不一樣的我們》記錄4位在家自學的孩子在信仰的大家庭中,展現出與同年齡孩子不同的多彩生命。《種善 眾行》記錄一群人來自不同領域專長的志工,為弱勢家庭進行房屋修繕,讓無私付出成為行動的美好力量。
承辦的台灣南方影像學會表示,「家鄉紀錄手」用影像說故事,攝影機記錄的不僅是學員們的故事,更是所有台南人共同的珍貴印記。素人創作者從自身的獨特視角中,產出獨一無二影像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