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藝週末.藝週景觀美學】景觀設計師吳書原─以本土植物文藝復興 講述台灣的故事

2022/06/04 05:30

景觀設計師吳書原。(記者王文麟攝)

文/記者凃盈如 圖片提供/吳書原

2018年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在后里森林園區,以台灣豐富的原生植物擘劃島嶼地景,拿下多項世界大獎,後有「西區門戶計畫」三井倉庫、松菸「不只是圖書館」澡堂花園、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C-LAB)、嘉義市立美術館……等地,以台灣原生種植物、野草、野花等自然風格進入空間,賦予詩意、唯美的生命力,景觀設計師吳書原的作品,不見巴洛克裝飾,也不再是數大便是美的花海,台灣景觀設計,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面貌,而這提倡台灣原生種的設計浪潮,近年更從公共景觀推向私宅,成為設計、建築圈焦點。

花博森林園區裡,模擬2,500公尺中高海拔霧林帶之場景。

相約在陽明山「裏山」咖啡,景觀設計師吳書原帶我們探訪了他的新作,踩踏在碎石子小徑,瞥見蕨類等台灣原生種植物,建築廢料打造的鋪面上,幾座回收玻璃爐渣製成的雕塑品,在雨天裡閃著晶透光芒,分外搶眼,偶遇上幾棵銀杏、楓樹,與石燈籠,當代與懷舊、台灣與日本的混搭,打破了既定日式庭園印象。

「我想要做一個實驗,因為台灣常見的日本庭園都非常『模仿』,但台灣沒有同樣的養分去長出相同的東西,當我看到與日本一樣的造景出現在台灣時,會覺得非常弔詭。我想試著用台灣自己的植物去創造一個自由、野味風格,結合一些禪宗庭園的故事,設計出『具有島嶼風格的禪宗花園』。」

吳書原近來於陽明山苗圃場裏山內打造了一座「具有島嶼風格的禪宗花園」。

吳書原形容,當我們走進眼前這個花園,有點像踏入「冰河的遺址」,台灣很多的地形,事實上都是以前的冰河、冰斗,這有點像一條台灣的野溪。這些碎石則像是陽明山火山爆發碎熔岩的狀態,是一條台灣的野河。

方才這些映入眼簾的植栽、玻璃,頓時化為島嶼生態縮影,吳書原主要使用台灣原生種植物布局,這也讓我想起了他在2018年於台中花博所嘗試的,橫跨5種氣候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雨林、熱帶)的微縮地景植物園,於16公頃的森林園區,拉開一幅島嶼多元的植物群像。

吳書原於北美館打造之「異托邦花園」,宛如迷宮的英式花園,唯美又超現實,梳理人類對於森林之嚮往的本質。

台灣島嶼的意象 生活裡的植物學

「我常常爬百岳,你最後看到的路都是碎石路,已經沒有什麼正式的道路了,如果你有爬過雪山,哭坡就長這個樣子,岩石崩落,碎成如此,你可以看到以前冰河遺跡……我非常喜歡潛水,潛到水下20、30、40米,看到海葵、珊瑚的自然組態,就是最美的組合,我想把這樣的印象,用在地表上植物的構成。」在做設計時,這些關於台灣島嶼的意象,時時浮現,且提醒著他,吳書原將之稱為「生活裡的植物學」。

走上景觀設計這條路,看似偶然,但並非偶然。吳書原生於台南,做裁縫的母親,是他的設計啟蒙。他回憶,小時候,哥哥、姊姊去上學,媽媽就帶著他去市場買鈕扣、拉鍊、布料等等,幫客人客製化西裝、禮服,那場景就是材料的選擇。他認為,對「形式的探索與材質的實驗」,可以應用到各個領域,譬如服裝、景觀設計,造型設計,皆然。大學填志願時,原可上其他學校的建築系,但因高中有一次聯誼去了東海,很喜歡這學校,就在東海建築之後填了景觀學系。

偶爾回想,其實當時也可以填選工業設計,但小時候看著媽媽在庭園,享受種花種草的景象,加上台南老家鄰近一大片荒野、自然、水塘、魚塭,他喜歡待在這樣的環境,並對他未來的選擇帶來影響。

潛到海底、爬到山上,吳書原深入觀察身處的周遭。他認為,台灣難能可貴,有超過一萬種物種可組合,材質的實驗操之於我們手中。

於英國AA建築聯盟學院畢業後,吳書原在英國工作7年,在AA的訓練,以及在倫敦工作的經驗,帶給他許多影響。從批判、思辨能力到美學,甚至對於「你從哪裡來」這件事,都有更深的追尋。

位於台南,曾經荒蕪的「水交社文化園區」,吳書原團隊細心梳理喬木,新植的高草詩意圍繞建築、院落,延續今昔對比的空間記憶。

開啟台灣野草美學 狂野、優雅、細膩

回國初期,他一直思考著台灣(景觀)要怎麼走,後來受邀為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策展,開啟了他對台灣植物、台灣價值更深的探究。「我們真的要回頭找找,台灣能夠在世界上立足的點,因為所謂的博覽會並不是花花草草,做一個台灣大花海就好,它是所謂『國力的展現』,如同英國1851年的『萬國博覽會』,宣揚的正是帝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實力。」他在台中花博,與國家研究單位、植物學專業者密切合作,濃縮島嶼多樣的植栽群像,於16公頃森林園區呈現,讓人深入台灣百年來的生活地景。

從「美軍俱樂部」開始,吳書原開啟台灣「野草美學」風潮的第一個案子,後有花博、西區門戶計畫「三井倉庫歷史建築景觀設計案」、台南水交社等。拒絕使用矯揉造作的園藝植栽、典型的日本庭園做設計,而是從台灣自身發掘,屬於這個島嶼的風格美學與植物。然而,在這些看似野放的風景裡,並非全然的移植野放,吳書原帶著對植物強大的認識基礎,加以設計,創作出模仿自然的態樣的作品,狂野之中帶著一分優雅、細膩,以及不可抹滅的個性。

問及他心中的島嶼植物美學,會是怎樣的風景?「我覺得必須要符合這個海島國家,人民對於自由某種程度的嚮往,是用我們自己土地長出來的原生種、特有種去構成這個島嶼在世界上唯一的風景。」

三井倉庫歷史建築景觀設計案曾被投訴「雜草未修」,但當公園處找人修剪後,反而接到更多欣賞這樣美感的民眾反映:「為什麼要剷掉?」吳書原從作品當中,一步步翻轉民眾的美學價值。

自傲豐富台灣原生種 建立島嶼國家自信

講到對美感的看法,吳書原樂於表達,但抒發台灣對美學部分扭曲的認知亂象時,他不免顯得有些激動,這一切,正來自於他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情。吳書原認為,現在國際上在美感看的都是「你從哪裡來,有沒有辦法代表你這個地方的文化?」他提倡,從「台灣原生種」,建立我們島嶼國家的自信。

台灣位在北緯23.5度,位於地球最溫暖的區塊,在海洋水氣與亞熱帶氣候的調和下,成為冰河時期東亞重要的植物避難所之一,台灣也被譽為冰河時期之後,世界上最重要的物種資料庫。吳書原解釋,台灣是從海裡面隆起的海島,有很多高山,山與山之間的皺褶,保留了許多植物;我們有許多世界上都沒有的植物,譬如,台灣擁有700種蕨類,是世界上最多,即便如紐西蘭,想以蕨類當國旗,卻僅有170種;我們在台灣看到的蕨類,在許多國家都是國寶,可能要用溫室才能夠養活幾棵,就連用於花卉養殖、有「蛇木」別名的筆筒樹,也是很多國家的寶藏,是兩億年前中生代侏儸紀時期的植物,聯合國更將其列為瀕臨滅絕植物。

吳書原提到,台灣因為獨立於大陸之外,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生態系,它所演變出島嶼的特有種,就是國寶。台灣類似這樣的植物有200多種,然而,過去台灣庭園景觀設計僵化,常見某幾種外來種,反而國內特有物種,都被當作雜草清除。他認為,必須要讓台灣本土植物重新回到設計領域,有人用,我們的植栽苗圃才會培養,才是保種,創造台灣本土植物的文藝復興。吳書原認為,人的DNA是渴求自然的。人類曾有1000萬年的時間住在森林裡,與居住在水泥房子裡的時間,差距上萬倍,所以人會對自然有渴望,因為「土地長出來的東西,是最珍貴的」。

吳書原於2018年花博森林園區,在一大片平原,藉由植栽設計模擬出台灣不同海拔的景象,讓植物適地適用,向世界展現台灣島真實且多樣的樣貌。

吳書原 小檔案

1974年生,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畢業、英國AA建築聯盟學院碩士,現職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作品:台中花博策展人、陽明山美軍俱樂部、西區門戶計劃、嘉義美術館、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都市美學公園、不只是圖書館-澡堂花園等。

作品橫掃國內外獎項,如:美國多年生植物學會首獎、倫敦設計獎金獎等。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藝文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