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黃心健首次紐約大型個展 我們稱做家的資料重塑台灣印象

2022/09/25 17:33

《失身記》講述1970年代台灣戒嚴時期黃心健的童年,同時探討政府數位監控的倫理問題。透過一位老者的雙眼來探究壓迫手段。該老者是名政治犯,是冥界的鬼。在台灣民俗信仰中,農曆7月地獄之門敞開,逝者的靈魂能回來拜訪家人,主角重返陽間,目睹人類記憶與靈性的惡化。(黃心健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藝術家黃心健首次在紐約的大型個展「我們稱做家的資料」,上週末(23日)在紐約雀爾喜區普拉特藝術學院畫廊開幕,將展出至2023年3月4日。

黃心健因2019至20年間曾任傅爾布萊特學者,受邀至普拉特藝術學院數位藝術系客座,此次即由該系副主任Linda Lauro-Lazin策展,重塑台灣民俗、數位監控倫理、空間探索以及橫跨不同媒體的身心二分法,並有與藝術家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一同進行的開創性合作。展覽以VR影像、雕塑及影片,呈現黃心健針對綜合媒體藝術實踐的沉浸式可能所提出的新觀點。以4場大型VR旅程為主軸,分別為《輪迴》(2021)、《失身記》(2019)、《登月》(2018)及《沙中房間》(2017)。

黃心健與蘿瑞.安德森共同創作的《登月》,原為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 (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委託創作,之後在阿波羅11號登月50週年時,於美國自然史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首展。以6個維度重新建構月球,觀眾能探索這顆新月球的表面,滑行過空間的碎片,飛越恐龍的DNA骨骼。(黃心健提供)

另搭配3件題名為〈蘊空〉的不鏽鋼雕塑作品。黃心健參考歷史佛像,去除其人性,將之重新塑造為穿戴高科技盔甲的機器人型態生物,飄浮於靜止不動的空間之中。還有3-D列印系列作品〈觸碰〉(2020),藝術家建置了一套數位系統,記錄他觸摸曾不可碰觸的戒嚴公共物件,如現仍存於台北的路障、碉堡、紀念碑,再將這些手繪軌跡形塑的物件以圖片和3-D列印的形式重新具象化。黃心健企圖透過這些新雕塑探討「身體記憶」,以及身體的物理表現與歷史、藝術和科技間的連結。詳詢展覽主題網站(www.pratt.edu/about/exhibitions/pratt-manhattan-gallery/ )。

《沙中房間》(2017)。(黃心健提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