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跨國移動者促成的多元文化面貌 台博館展百年對話聚焦東南亞
此印尼峇里島神獸「巴龍」(Barong)是峇里島藝術家I Made Muji於2014年製作,「巴龍」是重要的文化象徵,也是峇里島傳統舞劇與神話傳說的主角。(台博館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博物館策劃「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26日開幕。以「藏品和社群連結」為策展核心,聚焦東南亞區域的信仰、藝術及風土民情,精選60餘件台博館南洋類藏品,包括克力士匕首、面具、木質平面傀儡、皮影戲偶、甘美朗樂器模型、錢幣、生活器具等,以及2019年由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捐贈給台博館的峇里島神獸「巴龍」,還有世界宗教博物館與台北偶戲館等單位藏品;也向民間徵集泰國食器、越南水神信仰古籍、印尼的孔雀羽冠虎面獅等,呈現跨越百年的時間向度,以及跨越區域與不同文化相遇,如何透過「物件」與「故事」產生對話。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表示,台灣具有獨特而多元的文化,從最早的原住民族歷史紀錄至今,歷經3次移民、3次殖民,而新住民帶來的文化,更是近30多年來台灣社會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為數不少的新住民因為婚姻、工作來到台灣生根,其中人數最多的便是來自東南亞國家,期盼透過展覽更了解新住民母國的文化,進而有更多深度的交流。
木質平面傀儡。(台博館提供)
為深化東南亞文化推廣效益,台博館亦規劃專題講座及導覽、東南亞文化體驗工作坊、家庭共讀等系列推廣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分享藏品的故事、信仰、飲食,以及東南亞移民工社群在台生活等面向;並以傳統舞劇、巴龍與蘭達的故事演示、鳳梨葉絲及克力士匕首DIY,結合手作與傳統舞蹈體驗、童書繪本共讀等活動帶領觀眾深入東南亞多元文化,並提供多元適齡活動服務。此外,也規劃線上推廣東南亞文化及飲食,詳詢台博館官網(http://www.ntm.gov.tw)。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