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台南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獲「宮廟博物館」授證 同步舉辦錫藝展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今天獲頒「宮廟博物館」認證。(記者王姝琇攝)
〔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今天獲頒「宮廟博物館」認證,廟方推出工藝文物導覽地圖、同步舉辦錫藝展,知名錫工藝師楊蕙如更將其所打造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錫器對聯捐贈給廟方收藏。
廟內保存大師蔡草如與天山畫室窯燒技術而成的彩繪磁磚《池畔雙鶴》。(記者王姝琇攝)
台南市2020年起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繼台灣首廟天壇、南鯤鯓代天府及三寮灣東隆宮之後,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成為第4間獲認證宮廟,廟內保存大師蔡草如與天山畫室窯燒技術而成的彩繪磁磚《池畔雙鶴》,全幅超過1千塊磁磚組成極為壯觀;還有彩繪大師丁清石繪製《韋馱、伽藍尊者》,及大師葉進祿的《蒼龍教子》水牆等,傳統工藝作品豐富。
市長黃偉哲表示,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長期致力發展宮廟文化,不僅積極舉辦文化講座和交流活動,更出版諸多與廟宇文化有關的書籍,來介紹涵蓋寺廟建築特色到所藏工藝文物等,廟方的認真用心可視為是宮廟博物館的最佳代表。
文資處說明,「宮廟博物館計畫」將在明年度開放申請,凡台南市廟宇都可提出申請,而入選廟宇有機會參與培力輔導課程,除了知名傳統工藝創作者和常見宮廟工藝題材導覽之外,更安排實務操作課程,提供學員認識不同材質工藝品的特性與清潔維護方式等,並輔導廟方開展更多元的廟宇文化推廣途徑。
知名錫工藝師楊蕙如(前排右3)將其所打造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錫器對聯捐贈給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典藏。(記者王姝琇攝)
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今天同步展開錫藝展,展期將至12月8日。(記者王姝琇攝)
廟方即日起至12月8日舉辦錫藝展,拿出50多件宗教禮器中的錫器文物展示,大多數是交陪境贈予的入醮品,包存最久約有60多年歷史;特別的是,楊蕙如特地將其所打造的1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錫器對聯捐給廟方,也期盼透過展覽提供民眾了解宗教禮器的用途。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