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那個最會用色的男人!川貝母「伊薩卡島」個展魔幻登場

2023/12/27 23:17

川貝母作品〈皆是難以探勘的洞穴〉。(記者董柏廷攝)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藝術家川貝母最新個展「伊薩卡島」有別於前次展覽「成為洞穴」裡較為晦暗隱密的氛圍,展覽的整體畫風洋溢明亮的色調,構圖俐落、運筆自如,變形的想像力,依然令人撼動。

川貝母的畫作中充滿魔幻寫實的細節。(記者董柏廷攝)

川貝母從插畫、設計跨足到繪畫創作,作品曾登上《紐約時報》,其對色度敏銳,擅長在對比色系、明度漸層、堆疊圖層之間將畫幅達到視覺上的飽和,善於透過圖像述說故事,一張畫面像藏有機關的細節,無論遠近高低觀看總能發現不同的細節,草木之間探頭的神祕生物、扶疏林木之間的夢遊人、在地層與地洞之間的昆蟲與浮骨,甚至有著關乎創作以外的日常生活的片段,譬如登山、瑜珈與探險。繪圖堆疊出多面向的符號與象徵,讓觀者仿似進入一座有機的雨林,或一座大型的謎語宮殿。

川貝母作品〈萬物生長〉(左),與〈所在之地皆是賞賜〉。(記者董柏廷攝)

展覽以「當你航向伊薩卡島/願你的旅途悠長,/充滿冒險,充滿探索。」(摘自康斯坦丁諾斯.卡瓦菲斯〈伊薩卡島〉,施清真譯,台北:啟明出版)成為觀展的伏流動線,邀請觀者墜入川貝母畫作的航道之中。關於「伊薩卡島」主題與創作理念,源自希臘詩人康斯坦丁諾斯.卡瓦菲斯的同名詩作〈伊薩卡島〉,川貝母說明:「以『島』作為主題,除了是一個嚮往的目標,反義也可能成為限制、孤絕。我聯想到西方的獨角獸掛毯:一隻獨角獸躺臥在草地圍欄裡,四周盛開無數的花卉。看似華麗,但也像是某種孤島,神聖且無法碰觸的。」

川貝母作品〈收束與釋放〉(左),與〈靜謐之地〉。(記者董柏廷攝)

展中幾幅畫作主題彷彿兩兩呼應,如〈班托之怒〉與〈遺忘之地〉中地質剖面般的分層,看見如螞蟻王國中某人物的內心世界、〈皆是難以探勘的洞穴〉與〈無以名狀的,不時都在閃爍〉有奪胎馬格利特超現實畫作之感,卻又自成機杼、〈萬物生長〉與〈所在之地皆是賞賜〉兩相對應,人物一俯一仰之間的空隙形成多重對話。

展場中的簽名簿,也有川貝母單色線條的插圖,充滿驚喜。(記者董柏廷攝)

除了繪畫,展場亦陳列川貝母曾經出版的短篇小說集《蹲在掌紋峽谷的男人:川貝母短篇故事集》(大塊文化出版),翻開故事,他施展另一種「編織」魔法,從日常生活出發,順著他的敘述,慢慢往大魔域推進,世界詭譎得令人微微驚怕卻又異豔得甘心被誘引。

小說主題無意處理龐大命題,核心隱隱往記憶與時間貼近,想像力無限延展,帶點魔幻寫實的風采,偶爾從故事主角不說破的表情底下,嘗到淡淡感傷的尾韻。如〈小人物之旅〉中,遊蕩幽冥的父親靈魂為了再見重要的人一面,甘願用苦勞贖償時間,寫出新死之鬼對人間的眷戀,又節制地封存感傷;或者〈萬花筒〉與〈蹲掌紋峽谷的男人〉兩篇故事的場景彷彿互相滲透,主人翁既是被某雙眼睛全知凝視,同時看著自己的命運,迴文纏繞。〈拔罐〉則令人產生電影《王牌冤家》中「忘情診所」的聯想,以中醫的拔罐技術,診治「不好的記憶」。

「伊薩卡島-川貝母創作展」展場一隅。(記者董柏廷攝)川貝母的作品魔幻之中,又滿是日常生活的細節。(記者董柏廷攝)

「伊薩卡島-川貝母創作展」,即日起至明年1月14日,在舊香居藝空間登場。詳情請洽詢舊香居藝空間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xjgallery)。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