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影音)《吳濁流全集》將出版 竹縣府攜手客委會3年投入1,800萬

2024/05/14 22:01

新竹縣長楊文科(左4起依序往右)今天下午跟客委會主秘廖育珮聯手啟動吳濁流作品全集出版計畫,吳濁流長孫女吳杏村、吳濁流女兒吳文美(右3起依序往右)、長孫吳治平、外孫賴洪鈞等親族都到場見證。(記者黃美珠攝)新竹縣長楊文科(左4起依序往右)今天下午跟客委會主秘廖育珮聯手啟動吳濁流作品全集出版計畫,吳濁流長孫女吳杏村、吳濁流女兒吳文美(右3起依序往右)、長孫吳治平、外孫賴洪鈞等親族都到場見證。(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知名客籍台灣文學家吳濁流作品全集出版計畫,今天下午在新竹縣長楊文科、客委會主秘廖育珮以及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董事吳杏村共同宣布下啟動,三方將在未來3年投入1,800萬,全面蒐羅吳濁流作品並重新校譯、出版,之後分6卷、220萬字推出問世,以迎接2026年吳濁流逝世50週年,也是其名著《亞細亞的孤兒》出版80週年的到來。

客籍一代台灣文學巨擘吳濁流。(記者黃美珠翻攝)客籍一代台灣文學巨擘吳濁流。(記者黃美珠翻攝)吳濁流的手稿。(記者黃美珠攝)吳濁流的手稿。(記者黃美珠攝)

今天到場的吳濁流親族,除了長孫女吳杏村,也有其女吳文美、長孫吳治平、以及外孫賴洪鈞,會場展示了吳濁流生前的手稿、照片以及著作等,吸引不少人慕名駐足欣賞。

而負責這個大工程的文訊雜誌社社長封德屏也偕同主編張恆豪,以及計畫協同主持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吳佩珍與會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廖育珮說,台灣客籍作家撐起了台灣文學的半邊天,吳濁流就是其中1人。另名客籍文學家鍾肇政曾說過,吳濁流的作品是透過周詳的觀察、深入的分析和深刻的體會,用一隻熱血澎湃的筆解剖出來,在讀者面前展示社會病態的宿命。

她說,吳濁流是詩人、小說家,也是文學運動家,所以在65歲時獨資創辦台灣文藝雜誌》,66歲成立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這些對後世的台灣文學貢獻和影響都很大。

廖育珮期待未來出版後,縣府教育局能夠把吳濁流等的作品列入校定課程內,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認識和了解這些客籍台灣文學家。

吳濁流作品集。(記者黃美珠攝)吳濁流作品集。(記者黃美珠攝)吳濁流作品集。(記者黃美珠攝)吳濁流作品集。(記者黃美珠攝)

封德屏說,這次計畫將至少出版22冊,畢竟還有很多散佚的書信、手稿等,持續各地紛至沓來等待翻譯和辨識,但可確認其中15冊是中文版,7冊全日文版,全部分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散文、漢詩、評論以及資料卷6卷呈現。

吳佩珍負責日文卷的翻譯和重新製作,她說,這次日文卷要收錄的,是到目前為止吳濁流還沒被發現,或是被發現卻沒有被收錄的日文作品,當中還會有很多中譯作品,都會在這個全集中首次介紹給世人,也因此,這次的工作讓很多台、日研究台灣文學的巨擘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要參與。

民眾慕名欣賞「鐵血詩人」吳濁流的作品、手稿以及近照等文史資料。(記者黃美珠攝)民眾慕名欣賞「鐵血詩人」吳濁流的作品、手稿以及近照等文史資料。(記者黃美珠攝)

張恆豪說,他曾跟吳濁流有2面之緣,他了解吳濁流在1941年原本是懷抱夢想去中國南京尋找前途的,卻在那短短1年左右的時光,深刻體悟到台灣人在中國人眼中永遠不過是「日本間諜」,在日人眼中卻又都是不可信任的抗日分子的宿命,所以看淡了去中國找前途的心。

以至於後來在無花果》這部作品中提到,他過了40歲從此不再好高騖遠,還說要學習無花果的精神,在人家看不見的地方默默成長、開花。

也因此他後來開辦了台灣文藝雜誌》,讓台灣文學走過228等傷痛重新復活,還成立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做到了台灣文壇上非常重要、也就是承先啟後的工作。

張恆豪覺得,吳濁流文學全集早就該出版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