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文化政策全面向下扎根 李遠:我對兒少有憂心
文化部長李遠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專訪,談到上任後最想做的事,就是成立優良兒少頻道。(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我想把文化這個餅做大,但是如果你問我有沒有先後順序,我非常清楚就是我對兒少有憂心。」新任文化部長李遠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專訪,談到上任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李遠表示,成立優良兒少頻道相對重要;此外,要為籌備中的國家兒童未來館先設願景館,「文化幣」適用年齡下修到13歲,力拼明年上路,都是為讓國家文化資源有效向下扎根。
李遠說,現有公共電視第三台的兒少節目多是重播內容, 兒少頻道預定8月成立(定頻在12),目前正積極尋找製作單位以及國內外優質的兒童節目,讓整個節目翻新,希望收視率會變好。
李遠也提到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的國家兒童未來館,距離動工可能還要2年,他希望能先成立一個願景館,讓小朋友開始對一個建築物從設計到內容、到最後完成,變成一個學習。
至於上任文化部長的第2天,就喊出要把「文化幣」適用年齡從16歲降低到13歲, 李遠表示,「我算過大概要多6億,約可增加50萬人受惠。」這是目前的構想,但是要實施的話,就必須通過行政院同意編這個預算,再到立法院爭取,若預算過關,明年就可實施。
李遠提到,「文化幣」實施以來伴隨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分析出「錢用在哪裡」,台灣以前沒有做過青少年消費行為的調查,因為「文化幣」而開啟了一個非常好的調查機制,知道有人把文化幣花在看電影、買書或音樂會, 「還有一個電影院說,有一部電影收500萬都是文化幣」。
此外,文化幣還有一個很好的策略,就是指定捐款,「譬如說我要捐給屏東的幾個鄉鎮,那我捐10萬元,我們就有能力很快地把10萬元平均下去,算出有幾個小孩馬上可以多得一個人200元。」 李遠說, 「我覺得這個機會太好了,因為過去我在紙風車基金會就是 完全靠民間的募款來走遍全台灣319鄉鎮,後來368又走了快13年,都是靠民間捐款。」
李遠說他當文化部長之後,遇到一些小朋友跟他說「文化幣可不可以多一點?換句話說,文化幣已經在他們心目中是很重要而且很划算的東西。」所以文化幣如果能夠透過政府的固定預算之外,再發動企業界甚至一般人的捐款,一定能擴大青少年文化體驗的效益。至於偶見有類似買賣文化幣的違法行為, 李遠表示,不會因為這樣子就不發文化幣,因為這類案例並沒有很多,文化部也會積極防止。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