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台灣與歐洲間的重要橋樑 台法文化獎巴黎頒獎
第27屆臺法文化獎3位得主齊莉莎(Elizabeth_Zeitoun,左2)、關首奇(Gwennaël_Gaffric,右2)、陳逸芬(代領獎人武文堯,右3)出席頒獎典禮受獎,與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秘書史蒂恩(Bernard_Stirn,左1)、駐法大使郝培芝(左3)及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右1)合影。(文化部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我國文化部及法國最高學術機構法蘭西學院合作辦理的「台法文化獎」,法國時間昨(23)日傍晚舉行第27屆頒獎典禮,由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年度主席寇特(Bruno Cotte)代表頒獎給3位得主,分別是里昂第3大學副教授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齊莉莎(Elizabeth Zeitoun),以及台灣歐洲古樂協會暨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創辦人陳逸芬。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表示,台法文化獎促成了台灣與不同國家及多元文化的對話,使對話國家也相對收穫了對台灣的瞭解,理解並接納台灣;法蘭西學院2024年度主席寇特肯定得主們貢獻出色卓越終;身秘書史蒂恩則在宣讀得主獲獎事蹟時強調,得主對所投入文化交流的豐富性,標幟出高度多樣性,以及地理與文化上令人嘆為觀止的開放性,彰顯出他們在台灣與歐洲之間搭起橋樑的能力。
得獎者關首奇致詞時表示,他與台灣的緣分始於大學時期選擇了台語做為學校規定必修的第2種亞洲語言,台語就像台灣這座島嶼,隨著歷史而生,源於各種交會,融合了許多元素,充滿歷史的痕跡。
畢生致力研究南島語言的齊莉莎指出,耆老離世、發音人凋零,讓她深感懊惱,因為她蒐集語料的速度總是很慢,而且原住民遭逢的雙語現象及解嚴前的語言政策,更導致了詞彙與語法的快速流失,然而她沒有放棄,持續努力記錄,期望「將原住民語言還給部落」。
長期旅歐並專注於台歐古樂的長笛演奏家暨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創辦人陳逸芬,目前在台灣巡演,因此,由藝評人武文堯代為宣讀獲獎謝詞表示,期許後浪推前浪,她已準備好交棒給新一代音樂家,相信古樂在台灣將繼續繁榮。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