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決審會議紀錄】把握一個人性的瞬間

2024/11/04 06:30

把握一個人性的瞬間

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時間:2024年9月20日下午2時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李時雍、周昭翡、徐國能、陳雪、詹傑(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謝麗笙 攝影:胡舜翔

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決審現場。(記者胡舜翔攝)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決審現場。(記者胡舜翔攝)

會議開始,基金會報告收件情形:本屆共收到六○七件來稿。第一輪審稿由五位委員李時雍、周昭翡、徐國能、陳雪、詹傑,選出心中值得入選的篇目,得六十篇;第二輪審稿則由五位評審再各自勾選七篇,共二十八篇入選,第三輪召開決審會議。委員推舉周昭翡擔任會議主席,並針對本屆作品發表整體看法與評審重點。

周昭翡:去年得獎作品刊出後,對於散文的真實與虛構,有很多討論。做為評審,我們沒辦法絕對確認真實與否,但透過作品敘述和筆觸,仍可以從情感真實面略為判斷。看過幾次小品文獎,主題多樣好看,偶爾也有一些突出的時事作品,今年看到幾篇跟AI產業有關的,也有回顧疫情狀況的,外配題材也寫得更為純熟、具有深度。最大宗的還是個人成長,包括跟寵物、父母親、伴侶、子女之間的情感。相對於之前的作品,今年整體來說比較樸素。不過傳統題材,譬如成長、親情,有很多感人之作,我倒是滿喜歡的。這麼短的篇幅,一千字全部都很重要,作品是不是能打動人,怎樣開始或結束,能否首尾呼應,保持餘韻,會是我評選時的篩選方式。

徐國能:一千字要寫出一篇撼動人心的作品,其實很困難。小品文要寫得好,首先要把握一個非常微妙的人性的瞬間,作者若有這種捕捉能力,我一定會選它。另外,小品文有這麼多人參加,很多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呼吸吵架、離婚寵物,都是人情世故,怎麼在平凡裡創造出新穎,是第二個要考慮的部分。第三,在書寫時,要帶著合理性,不能太超出我們對事情的理解跟判斷,太天馬行空。人性的深度,主題的創新,敘述在合情合理之中,又能達到一般人難以體會的層次,就是我評選的標準。

陳雪:小品文比較接近散文,可以描述的東西非常多。我自己評選的標準:文字上還是要講究。文字講究不一定是咬文嚼字,而是專注在其主題,是否能有很恰當的氛圍和質感,透過文字表達出來。家常的題材,寫爺爺奶奶,夫妻,故鄉,成長……則能用較獨特的觀點,製造讓評審眼睛一亮的moment。即使是說故事的傾向比較強,有一點點小說的手法,我也不會排斥。只要寫得好,能夠打動我,讓我覺得驚豔,我就會選它。

李時雍:因為小品文篇幅制限,多數參賽作者們,經常得要去捕捉或突出日常的戲劇性時刻。所以,如何在一個有限的舞台或有限的幾幕裡,去調度你的情節乃至角色,甚至變換各種聲腔,就會是這篇文章能不能跳出來的主要原因。我評選時會看幾個部分:一是作者的聲音,二是針對題目的經營,如何更複雜、更多層次地在有限篇幅裡完成,最重要的還是來自語言風格,是不是足夠吸引人閱讀下去。

詹傑:看完每一篇,我都會回憶我記得什麼。對我來說,第一,是它切入這個故事的點是什麼,這滿重要的,因為好多人寫親情,可是你所寫跟別人有何不同?第二,有沒有哪些重要細節,在這有限的空間裡,是可以被突出的?有些人寫得很像長篇散文的第一段。畢竟一千字就是你整盤菜了,你的擺盤,主菜怎麼呈現,怎麼運用空間感,顯現你關心的細節,會是我比較在意的。

經評審協商,決議首輪每人不分名次,圈選四篇,結果如下:

兩票作品

〈她今年三歲〉(陳雪、詹傑)

〈三點的海〉(陳雪、詹傑)

〈認屍〉(徐國能、詹傑)

〈魚的門牌〉(陳雪、詹傑)

〈祕密暗號〉(周昭翡、陳雪)

一票作品

〈Σ〉(徐國能)

〈招魂〉(周昭翡)

〈大齡〉(李時雍)

〈剝蝦〉(李時雍)

〈沙畫〉(周昭翡)

〈雲朵白白〉(周昭翡)

〈養貓〉(徐國能)

〈踩蹻〉(李時雍)

〈入職順利〉(徐國能)

〈父親的粿花開了〉(李時雍)

票作品

〈早春跟狗散步〉、〈箱子〉、〈你來〉、〈自動導航〉、〈水〉、〈軟殼蟹〉、〈床頭吵床尾不合〉、〈角落的高跟鞋〉、〈事後鹽〉、〈化妝練習〉、〈昨天的五塊厝〉、〈以浪〉、〈部落小偷〉

未獲票作品不列入討論,評審針對一票以上作品討論。

一票作品

〈Σ〉

徐國能:這篇很巧妙地用Σ這麼科學的符號,與那麼傳統的民俗世界,表現出身在夾縫,對這兩個世界都沒辦法認同和進入。寫得滿傳神,而且設計實在讓我很佩服,這個數值相加求和的符號,似乎暗示他覺得文明跟傳統、學校跟他爸爸的競爭世界,兩者有沒有妥協的可能?但是他沒有給出答案,停留在微妙瞬間。

詹傑:整篇的語言滿好的。

李時雍:幾次看都覺得很特別,從題目到對話或者後面的轉折。唯一會讓我稍微猶豫的是,前頭的鋪陳有點長,大概到文章的一半主角才出現,才看到原來要進行怎樣的情節。

周昭翡:這篇我也滿喜歡的,最後沒有選進來,是覺得這個求和符號跟與人求和之間,連結稍嫌薄弱。

〈招魂〉

周昭翡:此篇非常有趣的一點,是他父親被他母親死後的邪靈騷擾,亂投醫。父親不肯認錯又交女朋友,一直買東西要避邪,反而像招魂一樣。可以看到父親對母親又依賴,又害怕,寫得活靈活現。

李時雍:文字很好,情節發展滿吸引人的,但也正是對於母親的詮釋,讓我有一點進不去。一方面他對父親那種很曖昧的觀看方式,另方面母親又變成邪靈,到最後出現一個翻轉,讓我不太確定作者是不是把對母親的觀點掌握得很精準。

徐國能:這個題材若寫一篇八千到一萬字的短篇小說,其實是最好的,因為他爸爸的性格實在太突出了。媽媽的形象,媽媽為什麼跟爸爸是那樣的關係……如果能夠想得更清楚,真的會很好看。爸爸女朋友的形象、角色、回應,也可以很生動。可惜通篇比較像一則小說大綱或故事簡介。

陳雪:構想很好,可是因為一千字沒辦法展現得很細膩,比較沒有細節,所以我們會以為他媽媽變邪靈,其實是他爸爸自己心虛。如果以短篇小說來寫,就可以讓我們在敘述裡了解到這些人物的關係,爸爸也會比較具體,現在只有一段說他「宛如荒淫的太宰治」,太太淪為荒淫的代表,但她的特性應該不是這個?有點可惜。

詹傑:如果寫成四千或五千字的散文也可以,會有更多篇幅看到爸媽相愛相殺的細節。

〈大齡〉

李時雍:在這次幾篇描述身體經驗的作品中,這篇通過大齡的齡,跟牙齒治療經驗帶出的關係,經營得還滿完整的。尤其是後段,從牙齒意象連結到關係裡的身體隱喻,都頗具詩意。

陳雪:這次寫牙齒的真的太多了,這麼多人寫智齒,一定有很多原因吧。她的智齒特別晚長,還比較晚戀愛,卻談了一個不倫之戀,寫得滿輕巧,也有點到想寫的,舉重若輕。

徐國能:雙線操作寫智齒和當小三的心情,可是這兩條線沒有連結在一起。她雖然很愛他,但還是要拔掉那顆智齒,或,那顆智齒是多餘的呢?就像一個小三一樣?

〈剝蝦〉

李時雍:這篇閱讀感受與〈大齡〉相仿。一開始熊、狼到蝦的稱呼,慢慢發展,同時健身上的蝦的意象,也有情感關係跟身體的關聯。一開始也許比較多在講情感關係,但還能去對比身體形象、健身,或衣服的外殼等,最後有個反轉是那被剝除的殼,跟〈大齡〉的智齒一樣,多餘地被放置在那裡,讀來印象深刻。

周昭翡:這篇擬人處理得滿不錯,可是重讀時,會覺得處理得較為刻意。

〈沙畫〉

周昭翡:這篇寫的是一個單親媽媽一直無法把先生下葬,因為先生遺願是把骨灰撒到恆河,透過這個小孩子看媽媽,去作畫,不成比例的圖像,還有最後媽媽發現是小孩用先生的骨灰去畫,那種悲傷釋放的感覺很有亮點。

詹傑:我本來也想選這篇,因為最後結尾令人意外。

徐國能:我第一次、第二次看時,都有選它,後來有些地方讓我有點疑慮。人體火化後會剩兩種,一種很細很輕,就像霧一樣,另一種是沒有被燒掉的骨頭,很大一塊。我以前陪小孩做過沙畫,但骨灰真的太細太輕了,不太可能做沙畫。不然這個構思真的非常好,而且前面媽媽去超市焦急的心情,寫得太好了,爸爸的骨灰變成媽媽臉上的悲傷,對應也很厲害。

陳雪:我看的時候也感覺到這個問題。我埋過貓咪,也是樹葬,骨灰像灰塵,根本沒辦法附著紙上;沙畫的顆粒是有重量的。

周昭翡:因為沒有那樣的經驗,不知道會有這樣的問題。那麼,這一篇我可以放棄。

(評審放棄此篇)

〈雲朵白白〉

周昭翡:敘述者的媽媽是一個陸配,是一個缺乏美貌的檳榔西施,寫得很直白,帶著一種調侃,讀來有趣,因為在這批作品裡頭,很少看到這樣的喜劇效果。篇名用雲朵白白的意象實在太妙了,就像他媽媽肚子上的紋路皺褶,寫出一個外配如何經歷一生的奮鬥。

徐國能:這篇我可以附議。誰說檳榔西施一定要什麼樣子,而且每一個在工地奮鬥的人,應該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詹傑:這形象很好,我也可以附議。

陳雪:其實「雲朵白白」很悲傷,因為那是小時候遇到劫難、沒有死去留下的疤痕。這篇我也可以支持。

〈養貓〉

徐國能:很生活化也很寫實,貓是母女互動的線索。這麼短的篇幅,寫到親情間互相體諒跟小孩的成長。有個地方也有巧思,她說女兒從小當公主養,其實她養女兒,就像女兒想養一隻貓一樣,這樣的體會,是親子間很微妙的部分,用這個主題表達出來,滿動人的。

陳雪:一個有疑慮的地方:最後說「相約一年後,再讓美華成為我們的家人」,但這隻貓似乎已經從中途領養出來,在女兒朋友家?對我來說,媽媽的誠意有點怪,她不懂養貓的意思,就像她生了一個孩子,怎麼可能會說,一年後才讓孩子成為家人?

徐國能:那是她朋友的貓。女兒讀五專時從朋友那裡借來一隻黑貓,幾天後就還給同學了。現在她想養一隻貓叫美華,這個媽媽猜女兒「已經」領養了,但應該還沒真的去領養。以前女兒很任性,但她發現女兒成長了。

陳雪:所以根本沒有「美華」?因為講出一個名字,就覺得已經有一隻貓存在了。這媽媽好像沒有真的想讓她養。

徐國能:對,「美華」是她想像中的存在,萬事俱備,只差一隻真正的貓。

李時雍:這篇語言簡單好讀,很吸引人,說話聲音會帶著你一直往下看。有一些細節,譬如描述女兒的化妝過程,處理得滿有意思。不論故事真實與否,我期待一個更具啟示性的結尾,目前的狀態還沒有到達閱讀上感覺滿足的程度。

〈踩蹻〉

李時雍:讀此篇,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經歷表演訓練過程中,內在心理狀態的改變。雖然只是一個學習踩蹻的過程,但他對於練習與規範的體會,從頭到尾的鋪陳,會帶我進入我比較陌生的戲曲領域,再延伸到他生活的安排,最後有另一層的體會。情感的真與他的改變,是可以具體感受到的。

詹傑:我滿喜歡這個題材,但我一直在想他是「誰」?如果是男生,有旦角夢的話,我想問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如果是女生,那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好想多知道一點。因為踩蹻真的很辛苦,纏起來非常痛,像芭蕾舞鞋一樣,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動力想克服這個難關?我想知道背後的強烈動機。

徐國能:作者想寫他到底能不能接受被束縛,本來不能接受,但在戲曲裡他可以接受束縛的苦,可能是意外找到了真愛吧。就像詹傑說的,他因為什麼契機去做這件事?勾到內心深處的神祕之物,是怎麼誕生的?限於文學獎字數,沒辦法那麼詳細去表現,因此這篇雖然滿有韻味的,但也有一點點讓人覺得遺憾的地方。

周昭翡:這樣的戲曲訓練像是纏三寸金蓮,但現在的旦角,還需要這樣嗎?我有點疑惑。

徐國能:傳統戲曲一定要穿蹻鞋,不然沒有辦法上台,尤其是昆曲。武生應該沒有蹻鞋,只有旦角才有特別的蹻鞋。

陳雪:我想這篇的問題是,學習踩蹻部分寫得很好,可是缺了一點別的,比如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因為比賽是比較性的,相較於他篇在其他部分有所延伸,這篇就顯得有點可惜。

〈入職順利〉

徐國能:這篇寫媽媽五十幾歲重回職場,要用電腦但她根本不會。這個女性在她還是小姐時,做美髮做業務,開便當店,當全職母親……她的人生已經很豐富了,為什麼突然五十幾歲還要入職,也許是她對自己的人生還有一些理想。她不會電腦,要子女教她,一面操作一面複誦,一下又忘了,小孩教不會便不耐煩。母親有點失望,以前覺得自己是那麼獨立成功的女性,後來卻走在時代邊緣要被淘汰;寫到這點,我覺得很好。小孩後面幫她做了操作手冊,祝她入職順利,好感人,是滿溫暖的作品。

詹傑:我也覺得這篇滿好,讓我想到《女人四十》的蕭芳芳,她做衛生紙批發,最後電腦都不會用,就黯然離職了。

陳雪:這篇我還滿喜歡的。很直白,也沒有繁複的文字,但對事件準確描述,結尾不囉嗦,很精準,「恭喜順利入職。」從媽媽照顧他,現在他可以來照顧媽媽,這個狀態滿好的。

〈父親的粿花開了〉

李時雍:這篇前面在寫粿,為什麼他喜歡吃,或者師傅做粿的過程等等,一直到中段,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是因為父親已經不在,到最後成為花開的香氣,都淡淡的,但有滿深的情感。文字滿好,情感內斂。

詹傑:我可以附議。作者把粿寫得好好。

陳雪:這篇我也可以附議。把情感融在粿裡,用食物做為象徵,彷彿可以看到蒸氣,結尾也有感情。

〈她今年三歲〉

陳雪:現在長照是一個滿大的主題。以前常聽說老人就像退化成嬰兒,可是比起老人,大家都喜歡嬰兒。這篇卻沒有那種「不喜歡」,反而回想自己小時候怎麼成長,去對應這個老人的退化。開頭就很好,你以為講的是小孩,實際上過一會就知道是老人。後面說,一個家裡,最老和最小的都會被時間困住,很精準,把照護的心情用一種幽默、自嘲,帶有感情的方式描寫下來,這麼短的篇幅裡,可以讀到很多東西。

詹傑:我喜歡它沒有很哀傷,而用如常的方式寫很多照護的細節。

徐國能:我媽就是失智症患者,身為照顧者,我感受完全不同,真實照顧過,就知道不可能有這種心情──但也可能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像我跟我姊對待我媽的心情就完全不同。比如,我媽幻覺很嚴重,治不好又解決不了,常偷偷跑出門,被警察送回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手機只要一響,我就會非常擔心。但作者能這樣寫也不錯。這篇敘述者應該是女性,女生真的比較能夠同理。

周昭翡:因為這僅是一千字篇幅,這也真的是一個大題目,我們也都知道很多人會遇到照護的情況,這篇表現這樣還是不錯。

陳雪:這也可能只是她某一天的心情。

〈三點的海〉

詹傑:我很喜歡那個拉門簾的意象,到了三點鐘門簾會拉動,好像是阿婆跟他的一個私密的時光。透過門簾反反覆覆地寫,集中在這點去看兩人感情的延伸。還有三個阿海,會想到《童年往事》的阿婆一直要回梅縣,一直要出發。

陳雪:和〈她今年三歲〉不一樣,這個阿婆也是不記得,但她記得阿海。這篇我喜歡它文字很好,有種音律感,不會過度雕琢。阿婆每晚拍打門簾,好像他跟阿婆之間有個很特殊的祕密,用另一種角度寫老人,並連繫到姑姑們身邊都有一個阿海。我喜歡最後說,「我不知道她用中文是因為認出我,還是沒認出我。」結得很好。

徐國能:可以支持這篇。

〈認屍〉

徐國能:這篇第一次讀完有種不適感,因為寫得很逼真。重點不是過程,而是在過程中,每個人各自懷想的部分,警察有警察的想法,檢方有檢方的想法,道士有道士的想法,她有她的想法。能夠這樣寫出每個人心理關切面向不同,應是很有經驗也很有寫作水準的作者設計出來的作品,傳神且動人,每個人內心的音量都很成功。

陳雪:這篇很厲害,開頭也寫得很好,很短的篇幅講了很多東西,又巧妙連結屍體的屍跟詞句的詩,其實那是一個恐怖的過程。

徐國能:但這會是「真的」嗎?

陳雪:就算是真的,作者也把它提升了。本來是一個很慘的過程,卻使它有所轉變,滿厲害的。

詹傑:結尾讓我印象深刻,「祂帶走部分的我,湊齊了重量。」我最初看,以為是孤獨死。

徐國能:應該是孤獨死,之後他的親人來認屍,都死掉一個禮拜了。

〈魚的門牌〉

陳雪:這篇內容寫了比較多專有名詞,其實很多我都未曾聽過,但不妨礙閱讀,因為那帶來想像。從閱讀感受和美感經驗來說,它文字很好,設想很特別,岩石的比喻滿有意思的,結尾亦佳。

詹傑:我沒想過用這個角度去看「魚的門牌」。

徐國能:對應性很好,每個人都有一個門牌,可是一隻魚在地球上活了那麼久,卻從來沒有自己的住址,作者覺得牠們在大海中也該有自己的歸屬。或許作者就是個潛水熱愛者。我一開始沒有選,因為覺得這樣的作品很「正確」,顯得「刻意」:海洋,生態,大自然,尊重生命,是很正向的寫作。

李時雍:這篇有些細節沒有交代得很清楚,很多名詞要搜尋後才知道它在講什麼。最猶豫的是,「魚的門牌」這個意象,會讓我聯想到《沒有信箱的男人》,關於信箱或地址的概念,因此不是非常新穎的、形容在海洋裡面的位置的說法。結尾還不錯。由於文中處理的細節,我沒辦法完全進入;另外則是篇名沒有創造出新的意象,因此我對這篇比較保留。

〈祕密暗號〉

周昭翡:這次幾篇新住民題材,包括〈雲朵白白〉,都寫得很好。這篇描寫在胡志明市房間,母親說起越南話,還說以後她要回越南,並觸及下一代學不會語言的情況,滿真實的。

陳雪:用語言來象徵處境,要怎麼選擇什麼時候使用什麼語言,寫出外配心情和她跟母親的關係,很有感情,也滿準確的。

徐國能:而且寫法也不會很灑狗血。這篇我可以支持。

所有獲票作品討論完畢。經評審協商,針對未被放棄的十四篇作品,每人圈選十篇,結果如下:

五票作品

〈三點的海〉(李時雍、周昭翡、徐國能、陳雪、詹傑)

〈雲朵白白〉(李時雍、周昭翡、徐國能、陳雪、詹傑)

〈祕密暗號〉(李時雍、周昭翡、徐國能、陳雪、詹傑)

〈父親的粿花開了〉(李時雍、周昭翡、徐國能、陳雪、詹傑)

四票作品

〈Σ〉(李時雍、徐國能、陳雪、詹傑)

〈她今年三歲〉(李時雍、周昭翡、陳雪、詹傑)

〈招魂〉(李時雍、周昭翡、陳雪、詹傑)

〈入職順利〉(周昭翡、徐國能、陳雪、詹傑)

 

三票作品

〈認屍〉(徐國能、陳雪、詹傑)

〈魚的門牌〉(徐國能、陳雪、詹傑)

〈踩蹻〉(李時雍、周昭翡、徐國能)

 

兩票作品

〈大齡〉(李時雍、周昭翡)

〈剝蝦〉(李時雍、周昭翡)

 

一票作品

〈養貓〉(徐國能)

評審決議,四票以上作品確定獲獎,共八篇。還有兩個獎額,評審針對三票作品進行投票,最高3分,最低1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認屍〉12

(李時雍1分、周昭翡2分、徐國能3分、陳雪3分、詹傑3分)

〈踩蹻〉11

(李時雍3分、周昭翡3分、徐國能2分、陳雪2分、詹傑1分)

〈魚的門牌〉7

(李時雍2分、周昭翡1分、徐國能1分、陳雪1分、詹傑2分)

評審決議依得分高低,由〈認屍〉和〈踩蹻〉獲得最後兩個獎額。

結果出爐,由〈三點的海〉、〈雲朵白白〉、〈祕密暗號〉、〈父親的粿花開了〉、〈Σ〉、〈她今年三歲〉、〈招魂〉、〈入職順利〉、〈認屍〉、〈踩蹻〉獲獎。會議圓滿結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