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的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 文物調查發現日治時期打面宋江陣臉譜
仁壽宮的開基保生大帝神尊,明鄭時期隨鄭成功部將來台。(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知名的「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已被文化部登錄為重要民俗,市府先以仁壽宮為主,進行包含境內各角頭廟的文物盤點、調查,共整理出了4108件,發現有日治期間迄今的打面宋江陣臉譜,以及明鄭時隨鄭成功部將來台的開基保生大帝等,成果斐然。
崁仔頭清水宮的宋江陣打面臉譜,從日治時期迄今。(南市文資處提供)(記者吳俊鋒攝)
南關線三大廟是指關廟的山西宮,以及歸仁的仁壽宮與保西代天府等,昔日也並列東門城外三大廟,香火鼎盛,自古以來交陪深厚,每逢重要祭典,境內各庄連動,籌組陣頭數量可觀,王醮暨遊社在2019年被認證為國家級的無形文化資產。
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劇本被認為相當珍貴,調查團隊建議提報古物。(南市文資處提供)(記者吳俊鋒攝)
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專業團隊在去年中啟動「三大廟的王醮及陣頭文物調查」工程,第1期先針對仁壽宮及其境內各角頭等共14間廟宇進行盤點、研究,今天成果發表。
成果發表就在仁壽宮舉行,現場展示第1期的調查報告,還有各廟宇的盤點清冊,記錄詳細,還有推薦使用的防蟲包與保護盒,以利珍貴物件的永續留存。
執行團隊為采牧士山房,計畫主持人周志明現場簡報,成果分享,並提出後續維護建議;三大廟的王醮及陣頭文物調查分為3期,接續將是保西代天府,最後則是山西宮。
這次的調查中,除仁壽宮以文件、照片、影音、書籍等相關資料為主外,境內各廟宇多是陣頭所使用的兵器、道具,數量達4108件。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及陣頭文物調查第1期成果發表,各界矚目。(記者吳俊鋒攝)
包含仁壽宮的開基保生大帝神像、崁仔頭清水宮的宋江陣打面臉譜、公館邊清水宮的宋江陣備忘錄文稿,以及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劇本等4件,具一般古物價值,建議提報審查;潛力文資處長林喬彬認為,從整理、發現的過程中,可看出該區域信仰傳承歷史悠久。
林喬彬提到,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時,遊社的陣頭團隊超過50支,這樣的規格,在國內各地罕見,也讓宗教信仰的向心力更凝聚;希望透過專業調查,將物件進行盤點,造冊後再分類,發掘珍貴文資,以利後續保存、維護。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及陣頭文物調查第1期成果發表,各界矚目。(記者吳俊鋒攝)
除了仁壽宮之外,轄境各廟宇保存的多以陣頭物件為主,林喬彬建議相關的書面、影音等資料也可系統性地留下來,會讓文史更豐富,若有任何保存問題,都可洽詢。
歸仁區長朱雅宏也推崇仁壽宮帶領境內角頭廟在遊社期間,不僅展現虔誠的信仰,遶境活動時更積極配合降低噪音、空污等干擾,發揮了優質宗教文化的影響力。
仁壽宮主委張鈴宏則表示,科技是愈新愈好、文化是「愈陳愈香」,更能展現其價值,感謝市府的調查、發掘,有助於珍貴物件的妥善保存,永久流傳。
仁壽宮及各角頭廟的文物盤點後,進行造冊,一併展出。(記者吳俊鋒攝)
仁壽宮祭祀轄境以歸仁北里的五角頭為主,且最遲於清光緒初的1875年就已形成,文武陣頭共12個,還有先鋒官看東北安宮。
包含看東弘農宮、看西武聖宮、辜厝翰林院、灣厝北極殿等的金獅陣,以及許厝代天府、紅瓦厝忠順府、公館邊清水宮、崁仔下觀音堂、後市五公禪院、許厝文衡聖帝堂等的宋江陣,還有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與崁仔頭清水宮打面宋江陣等。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