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關西賴傳莊集20餘年客家唸謠創作 有聲書再現客語魅力
新竹縣關西鎮陶藝創作者賴傳莊的「客家唸謠:再現古老語彙之魅力」是他20幾年創作、致力保存古老客語幽默的大成。(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新竹縣關西鎮民、陶藝創作者賴傳莊在客委會支持下,最近集結20幾年的客家唸謠創作大成,出版了名為「客家唸謠:再現古老語彙之魅力」的有聲書,用戲劇版、正音版、以及跟讀版,讓有心者掃描QR Code就能跟著學講,並了解客語的幽默文化。
新竹縣陶藝創作者賴傳莊(中)的「客家唸謠:再現古老語彙之魅力」有聲書,在每一首唸謠下方(如圖)都有QR Code可供掃描,提供小朋友睡前跟著學聽、學講。(記者黃美珠攝)
賴傳莊客家唸謠的創作之路,起自於為了讓其子不忘本、學會講客語,所以他自創類似歇後語的「客家唸謠」跟孩子互動。其子長成後他的創作卻沒有中斷,在客委會支持下,他集結115首精華最近出版,週六(11日)下午還將在其陶坊「賴在家」舉辦簽書會,跟所有來賓分享創作心情和歷程。
新竹縣關西媳婦陳麗月(左)一口氣跟客家唸謠作者賴傳莊(右)買回4本當傳家寶。(記者黃美珠攝)
關西媳婦陳麗月獲悉,一口氣買了4本要分送她也已為人父母的子女,希望他們能把這本客家唸謠當成床邊故事,教會她的孫輩講客語,並懂得欣賞客語之美,因為她覺得這本書保留了客家人最純真的話語,她想用來當傳家寶。
客家唸謠作者賴傳莊應鄉親陳麗月之託,為陳麗月的兒女題字勉勵。(記者黃美珠攝)
賴傳莊說,這本客家唸謠分成4個篇章,第1章是「幼兒童謠个創作」,第2章是「常民生活用語」,第3章講客語中「生動个古老活跳詞」,第4章是介紹「古琢生趣个往語」,各首並附上了創作緣由。
唐山出版社編輯陳文姬說,所謂的「活跳詞」是指比較生動、活潑的意思。賴傳莊的唸謠使用不少古早客語中,讓人一聽就會有畫面聯想和氛圍感產生的生動、活潑詞彙。至於「古琢生趣」講的雖是「有趣的」,但實際上卻是帶有小丑式戲謔意味、用以訓示或挖苦世人的字詞。另有現代客語普遍已經少見的「往語」,就可能是老人家之間才會說出口的往昔之語了。
賴傳莊說,他的唸謠所鋪陳的情境和用詞,幾乎是目前4、5、6年級生或更年長者才經歷過且會講的客語。
像是第1章中的「屎缸蟲」,讓人秒回沖水馬桶尚未普及前的茅坑景象,那些在茅坑中不斷蠕動的昆蟲幼蟲「痆痆動」的樣子,就是客籍長輩慣用輕叱坐不住小孩的常民用語。
同樣的狀況,在農業機械化後,很多早年農村社會的場景已不復存,就算下一代仍能用客語讀得出來、說得出來,卻也不了解前述生活情境,所以賴傳莊在這本唸謠用了很多古早的客語詞彙,以致特別適合「祖、孫」一起來共讀。
新竹縣陶藝創作者賴傳莊(中)的「客家唸謠:再現古老語彙之魅力」有聲書,在每一首唸謠下方(圖右)都有QR Code可供掃描,提供小朋友睡前跟著學聽、學講。(記者黃美珠攝)
賴傳莊說,他雖期待這本唸謠能獲得雅俗共賞,但更想讓大家了解客語本身就是一種常民生活語言,並非官方廟堂用語,這本書致力要保存、凸顯的也就是這個部份,以至於會有很多的詞彙特別接地氣,但絕非低俗。
例如:他用「火燒豬頭」來表示某人對某人感到「面熟」。或用「一日省一錢,三年鬥(湊)一千」來取代成語「滴水穿石」或「積沙成塔」。以「一個香爐加一個鬼」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或拿客家特有的神豬比賽場景:豬拱起到豬羊架上去了,取其「拱起」代替實際向人道賀「恭喜」。
賴傳莊說,前述客家話都是客家先祖們用生活中大家都會碰得上的事情,來講人生道理或其他事情和狀況,充滿歇後語感,彼此對話間有讓人猜謎的幽默與智慧。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