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收藏文物近1甲子 牧群幼兒園宛如小博物館

2025/03/01 17:05

台南幼教專家沈銘賢博士在其主持的牧群幼兒園內空間,珍藏難以計數的古今文物。(記者王俊忠攝)台南幼教專家沈銘賢博士在其主持的牧群幼兒園內空間,珍藏難以計數的古今文物。(記者王俊忠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大學唸機械、旅美留學,年輕時協助家裡電器工廠事業並在大學兼課的沈銘賢,1980年在多位教育界好友協助與任教高中的妻子,利用台南東區住家閒置廠房打造牧群幼稚園,後來成為幼教專家。高齡78歲的沈博士,從小養成收藏紀念物品習慣,歷經近1甲子蒐集,累積數不清的上萬件文物,全收藏在幼兒園大樓,未來這處「」仍以提供園內幼兒參觀、教學為主。

台南幼教專家沈銘賢博士在其主持的牧群幼兒園內,珍藏難以計數的古今文物。(記者王俊忠攝)台南幼教專家沈銘賢博士在其主持的牧群幼兒園內,珍藏難以計數的古今文物。(記者王俊忠攝)

為何會收藏這麼多古今文物?沈銘賢憶道,其父母受日本教育、有整理收藏物品的好習慣,連他出生剪下的臍帶裝在小木盒、種痘證到幼兒迄成長過程的成績單、獎狀、畢業證書,都被父母完整的收藏。身濡目染下,他也漸漸培養出收藏物品的興趣。

台南幼教專家沈銘賢博士在其主持的牧群幼兒園內,珍藏難以計數的古今文物,連走廊、樓梯間都能陳列。(記者王俊忠攝)台南幼教專家沈銘賢博士在其主持的牧群幼兒園內,珍藏難以計數的古今文物,連走廊、樓梯間都能陳列。(記者王俊忠攝)

沈銘賢表示,從小對歷代史實、人物故事頗感興趣,並開始收集民俗文物,課餘及工作閒暇時,喜歡逛書店、古文物店、舊門窗家具店到鄉間農具、碗盤鍋灶餐具、粿模、衣物刺繡等舊物都收集把玩。

1973年參加國際青年商會常辦藝文、兒童教育、公益活動,結識收集民俗文物的劉文三、潘元石老師、篆刻家陳明亮等人,沈銘賢跟著栽入搜集行列,包括到麻豆寮子廍買兩輛2、30年代的鐵輪牛車(後來捐送蕭壠藝術園區)及各式大小水缸、臉盆架、紅眠床、磚烘爐、風鼓機、檜木浴桶等各種農、用具。

幼教專家沈銘賢博士(前右者)夫妻將收集的古早鐵輪牛車捐給台南蕭壠文化園區展示。(沈銘賢提供)幼教專家沈銘賢博士(前右者)夫妻將收集的古早鐵輪牛車捐給台南蕭壠文化園區展示。(沈銘賢提供)

在文物店就買交趾陶、泥塑、剪黏、風獅爺、花材木雕、文魁、進士與貢元等匾額。而日治時期,位於台南市區忠義國小旁1家日人婦科診所30多年前改建、原本巴洛克式柱頭孕婦石雕刻要被丟棄,他跟潘元石獲此消息,馬上前往拾回珍貴的孕婦石雕,兩人各收藏3面石雕。

台南幼教專家沈銘賢博士把收藏雕工精美的古早舊門窗框,鑲嵌到牧群幼兒園教室及文物館內,讓文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記者王俊忠攝)台南幼教專家沈銘賢博士把收藏雕工精美的古早舊門窗框,鑲嵌到牧群幼兒園教室及文物館內,讓文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記者王俊忠攝)

沈銘賢說,近60年的收藏品都放在自家園區內,20多年前改建教學大樓將雕工精美的舊門窗框,鑲嵌到幼兒教室、文物館門窗上,讓古文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大致依食衣住行育樂分類,食有碗盤、鍋鼎;衣有古早鳳袍、肚兜等;住有早期花材門窗、紅眠床、烘爐、熨斗等;行有牛車、古早摩托車、腳踏車;育有育兒澡盆、婦女生理桶與尿桶;樂則有古今童玩及他遊歷過的世界80多國各國錢幣、郵票、紀念品。

堪稱社區博物館的牧群文物館,沈銘賢稱有意將多項文物陸續捐贈給有能力珍藏維護並公開展示的博物館機構單位,以拋磚引玉,獨樂樂不如衆樂樂,以收到文物保存及教育功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