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把客家尖炮城搬到校園 屏東大同高中課程融入多元文化
縣立大同高中國中部8年級推出彈性課程,本學期跨領域教師合作設計出創新尖炮城。(記者羅欣貞攝)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為讓學生更認識自己的家鄉屏東縣,縣立大同高中國中部8年級推出彈性課程「阿猴的塔加里揚」,本學期跨領域教師合作設計出創新尖炮城,讓學生親自體驗客家傳統活動尖炮城,同時學習客語、童軍結繩,學生直呼有趣。
早期六堆客家先民來台開墾初期,常有其他族群來犯,因而設置類似烽火台功能的瞭望台,與其他堆區聯繫以互相協助共同防禦,後逐漸演變為元宵時用來加強團練捍衛家園,並向伯公祈求平安的娛樂賽事。如今屏東縣政府每年舉辦六堆祈福尖炮城活動,吸引選手與民眾熱烈參與。
舉生也分組學習與尖炮城相關的客語。(記者羅欣貞攝)
屏東縣立大同高中認為,屏東是多元族群共融的環境,為讓學生更認識家鄉不同族群的傳統祭儀活動,在八年級下學期課程納入閩、客、原住民的傳統祭儀活動介紹,讓市區的孩子除了透過影片和文字,也能實際操作體驗,對課程內容有更深刻的認知,於是在客家傳統祭儀中以尖炮城為主題。
校長陳冠明表示,除了讓學生認識尖炮城的歷史意義,更結合本土語言的客語及綜合活動的童軍結繩等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跨域統合能力。
炮籠架用童軍結繩架起。(記者羅欣貞攝)
本週八年級各班共約兩百多位學生,都在老師帶領下上場「尖炮城」,師生先在學校草地上一起搭建高約10公尺的炮籠架,用廢棄的簍子做出兩個紅炮籠,再用黃豆縫製沙包代替炮竹,沙包一旦擲準丟進炮籠,籠中的春聯「吉祥如意」就會落下張開,十分喜氣。
上課時,每班學生學生先了解尖炮城的由來再分組活動,今(11)日由數學老師郭欣芝帶領學生沙包尖炮城、客語老師廖怡鳳教學生尖炮城相關客語;想把小小的沙包丟進炮籠看似困難,但學生們表現不俗,不時有人丟中,還有人丟中兩次,頓時歡呼聲四起;擲中一次的陳宥舟說,許願「身體健康」,感覺願望會實現。
縣立大同高中國中部8年級彈性課程本週體驗創新尖炮城,學生用沙包丟中炮籠,春聯就會落下來,喜氣十足。(記者羅欣貞攝)
大同高中校長陳冠明表示,教學團隊的創新思維及跨域整合的課程設計曾獲屏東縣教學卓越團隊特優獎,近3年更將課程延伸至高中,藉由「緱通世界」課程研發,結合雙語教學,與日本姊妹校透線上多次課程分享交流,並在其來訪時介紹屏東文史並走訪踏查,未來會以更精緻課程,引導學生們了解自己家鄉,放眼世界,成為具有國際移動力的人才。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