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陳二源《最後的劍蘭》新書分享 寄情花卉書寫家族羈絆

2025/05/11 21:29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肯定的作家陳二源(右),推出首部作品《最後的劍蘭》,在新書分享會與作家林楷倫對談。(李奕縈攝)曾獲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肯定的作家陳二源(右),推出首部作品《最後的劍蘭》,在新書分享會與作家林楷倫對談。(李奕縈攝)

〔李奕縈/台北報導〕曾獲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肯定的作家陳二源,推出首部作品《最後的劍蘭》,今(11)日下午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新書分享會,與作家林楷倫對談。書中以8種不同花卉為題,描繪5個花農家庭的命運與日常,不同於一般職人書寫,著重在家族關係的羈絆,在植物上看似殘酷的生存法則,卻呈現對人溫柔敦厚的接納。

花農子弟出身的陳二源,短篇小說集《最後的劍蘭》內容雖多為虛構,但細節取材自他短暫卻深刻的務農經驗,從切花、整理、拍賣到寄送選擇皆為真實。作品從個人記憶出發,串起花田、土地、家族關係,揭示勞動、世代溝通與地方凋敝的現實,也試圖以女性視角傳達農村中無聲卻堅韌的力量。

陳二源未來將嘗試全虛構短篇小說創作,他笑著說,或許會推出青春系作品吧!(李奕縈攝)陳二源未來將嘗試全虛構短篇小說創作,他笑著說,或許會推出青春系作品吧!(李奕縈攝)

談及創作緣起,陳二源坦言,小說中每一種花卉都來自童年與返鄉後的勞動記憶,尤其難忘兒時全家夜晚下田搶收雲南菊、母親有次採收割傷手,只以絕緣膠帶(電火布)捆綁簡單包紮,即繼續工作等深刻片段。

18歲離家北上、25歲父親重病返鄉,農務技術生疏、父子無話、母親承擔全家責任,這些生活斷裂在小說中反覆浮現。陳二源指出,花農與園藝愛好者的差異在於看待植物的方式,前者在乎價格與生計,近似無情卻十分務實,而寫作正是他理解與共情的方法。

林楷倫自承與原生家庭相處不睦,從這本書中獲得極大療癒,他好奇詢問,現代純文學小說較多強調殘酷事件,為何小說盡顯溫柔?陳二源回應,前4篇文章為投文學獎而強調張力,後4篇則想為讀者留下較好的感受,例如和解與希望,以及happy ending的感覺。

陳二源表示,《最後的劍蘭》是他獻給家族、土地與自己的誠實之作,無論在地凋零、產業轉型、家庭動盪,他認為均有時代特殊性,期盼能保留那些影響自己甚大的價值。未來將嘗試全虛構短篇小說創作,他笑著說,或許會推出青春系作品吧!

陳二源《最後的劍蘭》新書分享會後,讀者特別送上一束手作花束(李奕縈攝)陳二源《最後的劍蘭》新書分享會後,讀者特別送上一束手作花束(李奕縈攝)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