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國圖動物書寫國際會議 探討台灣1960年代養鳥熱潮

2025/05/16 14:19

台灣1960年代有金絲雀熱潮,國圖舉辦「東亞古典與當代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國際會議,我國與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17位學者發表專論。(國圖提供)台灣1960年代有金絲雀熱潮,國圖舉辦「東亞古典與當代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國際會議,我國與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17位學者發表專論。(國圖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國家圖書館今(16)日舉辦「東亞古典與當代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國際會議,我國與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17位學者發表專論,長期研究動物倫理的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教授錢永祥擔任專題人,下午議程聚焦在跨文化比較,具體以戰後前現代動物園的探索、歐洲殖民觀念下的亞洲自然史研究,以及台灣1960年代的金絲雀熱潮,展現動物與文化觀念、學術研究與政治、社會、經濟的連結。

依國家文化記憶庫說明,台灣於1960年代因進口商炒作,興起飼養十姊妹、金絲雀、文鳥等熱潮,高峰時期不僅為養鳥事業開闢雜誌專欄、甚至在廣播電台夜間新聞時段後播報鳥價,鳥類寵物產業因此生意興隆,爭相繁殖因而導致生產過剩。

國圖館長兼漢學研究中心主任王涵青表示,漢學研究中心自1981年成立,今年9月即邁入第45年,去(113)年「漢學研究」編輯委員會建議,以動物研究為題,規畫今年度期刊專輯與學術研討會,國圖也在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推出「翻閱經典、動見奇幻」展覽,透過古籍數位加值方式,讓古代動物文學的圖像在現代重現。

籌備委員廖肇亨與李鑑慧表示,日本與歐美國家在宗教研究、自然史、博物學領域,動物史研究已是蔚然成風、成果斐然,但在東亞古典文化研究領域,仍然是值得拓展的方向。

國際會議昨日和今日舉行,首場主題聚焦於佛教與宋代文化,探討包括禪宗公案中犬貓的譬喻、佛教中動物骨骼的使用,以及宋代「蚌蛤」的書寫;第2場轉向探討動物、文學與信仰之關係,各家研究包括剖析「周易」中狐狸意象的演變、圖像在動物書寫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宋人與野生動物精怪的情感關係。

圓桌論壇則邀請長期投入動物史研究的黃宗潔、鄭麗榕、戴麗娟、陳恒安、李鑑慧等5位教授,分就台灣本土與國際動物史、自然史等領域的研究趨勢、變動性與同道進行分享與反思;學者亦聚焦於佛教信仰中的動物與神鬼動物形貌,包括護童信仰中夜叉動物形象的轉變,以及透過文獻文集中的鳥類博物學觀察,另藉由明代「西遊記」、清代筆記小說「說鈴」,歷代虎變化故事探究動物書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