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淋雨揭碑!李遠在綠島終於找回3位舅舅名字 「白色恐怖不是別人的事」
文化部長李遠參觀「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文化部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於5月17日在綠島白色恐怖紀念園區舉行「綠島人權紀念碑錄名竣工揭牌典禮」,文化部長李遠親自出席,並在儀式後參觀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開幕展覽。
政治受難者後代在紀念碑前獻花儀式,致敬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也象徵記憶的世代傳承。(文化部提供)
揭牌典禮由身知島舞團演出《慕光前行》揭開序幕,在大提琴伴奏下,以舞蹈傳達失落與希望。農村武裝青年隨後以〈阿母的話〉與〈予你的歌〉吟唱母語與土地記憶,撫慰歷史創傷。李遠提到,在景美紀念園區錄名碑揭牌時,是他與舅舅黃梅第一次相遇。昨天當他搭船來到綠島後,在綠島的紀念碑上,找到了另外2個舅舅的名字,他的家庭裡4個舅舅就有3個舅舅是受難者,「白色恐怖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與每個人都可能有關的事,只是當時大家都活在害怕中」。
文化部長李遠(中左)、國家人權博物館長洪世芳(中右)及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其家屬親友等,共同進行紀念碑揭牌及獻花儀式,見證綠島人權紀念碑錄名竣工。(文化部提供)
典禮進行時,驟雨突來,李遠婉拒同仁撐傘,選擇在雨中完成致詞,他提到,當時台灣人普遍活在恐懼中,許多家庭選擇沉默,他的父母亦不願他成為作家或政治工作者,「受難者在不同的時候,因為不同的理由被逮捕。」
李遠透露,自己已寫過103本書,原以為已經告一段落,但這些與受難者家屬的對話經歷,讓他決定完成一本他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書,「一本與白色恐怖有關的書」。他也表示,如果能透過小說、音樂、藝術、電影、繪本、漫畫等,將當年白色恐怖時期的故事,一代傳達一代的給更多年輕人聽見,「他們也願意留下眼淚,那個眼淚才是更珍貴的。」
文化部長李遠出席人權紀念碑錄名竣工典禮。(文化部提供)
典禮後,李遠參觀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由總策展人高森信男領軍,以「一四九海浬的時間:對抗遺忘」為題,召喚歷史記憶。本屆展覽聚焦「渡海登島」意象,邀請23組藝術家參與,包括來自海地、馬來西亞、克羅埃西亞、越南、香港等國際團隊,展出錄像、裝置、繪畫與聲音作品。
其中,王德瑜大型充氣裝置《N22.40》靈感來自受難者蔡焜霖的敘述,捕捉綠島海水中自由的瞬間;邱子晏新作《臨天光》則以四段歷史敘事編織裝置影像,重構時代中的幽暗與光亮。來自馬來西亞的「龐克搖滾社」以木刻版畫與綠島國中師生共創作品《獻給自由,希望的心》,刻畫出抵抗壓迫與跨世代記憶的連結。
藝術季展期至9月21日,並將舉辦教育活動、Podcast節目、人權書展等推廣行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