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賴清德朗讀過的曾美滿詩作《你佇風中行來》 化身「文學餐桌」佳肴
作家曾美滿(中)與台灣公益CEO協會合作,以2本作品詩句取材,製作出10道佳肴的文學餐桌。(記者李文德攝)
〔記者李文德/雲林報導〕用飲食認識文學家!台灣公益CEO協會推動「文學餐桌」進入第2年,今年邀請知名在地文學家曾美滿合作,將她2本詩集作品轉化成10道菜,今(25)日舉辦發表會,其中更將總統賴清德曾在世界母語日朗誦的《你佇風中行來》的詩篇轉化成魷魚麋,闡述228家屬追思時都會吃此道料理的歷史,令在場民眾大受感動。
台灣公益CEO協會2010年成立,主要為青年培育、農業政策與弱勢關懷的平台,2013年協會深耕雲林在地,培養當地年輕人關心在地文化與生活。2024年起,協會為讓民眾進一步認識在地文學家,因此推動「文學餐桌」活動,首部曲推出宋澤萊文學餐桌,受到廣大好評,因此今年續推計畫,邀請在地文學家曾美滿合作。
曾美滿為雲林莿桐鄉人,筆名阿蠻,長年以台語文書寫雲林風土,在地語言中蘊藏記憶與療癒。去年出版的《你佇風中行來》,以台語詩創作,以政治受難者視角或社會弱勢、世界不公義的事件或故事為創作書寫的對象,完成53首詩作,今年世界母語日,賴總統更是選擇其中一篇詩念誦,至今令民眾回味無窮。
魷魚糜取材自《你佇風中行來–無愛培墓的阿媽》。(記者李文德攝)
曾美滿表示,此次文學餐桌將《月光女孩》、《你佇風中行來》兩本詩集轉化為佳肴,包含魷魚糜、翡翠羹、梅子雞、甘蔗蝦等料理。其中魷魚糜取自《你佇風中行來–無愛培墓的阿媽》,詩句中「等待的日子已經無法度算,彼碗竝踮歷史風頭的魷魚糜,逐年熥了閣再熥、袂冷的思念佮期待,是堅持保溫落去的信念」。
曾美滿解釋,故事取自228受難者李瑞漢律師,1947年3月10日他與胞弟李瑞峰、朋友林連宗要吃魷魚糜時,被憲兵軍官帶走,至今下落不明。李妻李邱己妹每年這時都會煮魷魚糜給全家吃,也紀念失蹤的夫婿,這也成為每逢228時,吃魷魚糜紀念的起源。
台灣公益CEO協會「文學餐桌」今年與作家曾美滿合作,從2本詩集作品中的詩句取材,製作出10道佳肴。(記者李文德攝)
曾美滿表示,文學餐桌將在地文學家作品轉化演繹,等同推銷了文學及食物面向讓民眾了解,用吃認識雲林,增添親切味道;林淑娥表示,文學餐桌的核心價值在於讓民眾更加認識在地文學家,目前規畫的四部曲中,已完成2部,年底前會再邀請在地文學家蘇量義及「古蒙仁」林日揚合作。
雲林縣府文觀處長陳璧君表示,從文學到料理的轉譯,體現雲林文學及農產的價值,未來可盤點全縣超過120名文學家的文學作品轉譯成食譜,讓大家可以走讀雲林,再用味蕾品嘗雲林,也可以延伸出更多效益。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