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故宮南院「江戶浮世之美」特展 穿越時空來到日本江戶時代東京

2025/05/29 22:11

故宮南院「江戶浮世之美」特展今天開展。(記者林宜樟攝)故宮南院「江戶浮世之美」特展今天開展。(記者林宜樟攝)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開館十週年推出的國際大展「江戶浮世之美」特展將於明天開展,今天故宮為特展揭開序幕,展出浮世繪版畫、屏風、手卷、繪本等文物共計218組件,其中國內外借展150組件及故宮典藏68件,建構出江戶時期東京的繁華樣貌,讓觀眾暢遊江戶時代的江戶,感受古早味的東京,展期至8月31日。

鳥瞰17世紀江戶的〈江戶名所圖屏風〉。(故宮南院提供)鳥瞰17世紀江戶的〈江戶名所圖屏風〉。(故宮南院提供)

故宮院長蕭宗煌、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嘉義縣長翁章梁、台灣創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洪玉柱、台灣高鐵代表及借展單位東京富士美術館、出光美術館、早稻田大學坪內博士紀念演劇博物館、足立區立鄉土博物館、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等館長共同揭開序幕。

蕭宗煌表示,本展覽是故宮百年、南院十年重要的國際交流之一,感謝日本9個借展單位、國內2個借展館所及私人收藏家對故宮的信任與支持;展覽透過「川流豐華」、「城市時光」、「旅遊樂趣」、「跨界交流」四個單元,來呈現東京風貌及其在東亞藝術圈的重要角色,同時也期待喚起觀眾對生活的片刻多一些思索與感觸。

片山和之致詞說,台灣與日本多年來建立深厚的友誼,基礎在於雙方文化藝術的交流頻繁,期待未來能持續更多交流。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記者林宜樟攝)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記者林宜樟攝)

故宮南院處策展人朱龍興副研究員說明,東京昔日被譽為「東方威尼斯」,是一座充滿沼澤河川的城市,隅田川是「城市主流」,觀眾可穿越江戶時期,由河川水路觀看城市風光,行程包含隅田川花火、淺草寺雷門、河口湖逆富士、堀切菖蒲花季等。除隅田川視角,焦點展件為鳥瞰17世紀江戶的作品—日本出光美術館所藏〈江戶名所圖屏風〉,展開近一千公分,展演著市井百態的豐富細節,是世界僅存三件中時代最早的肉筆繪珍品,被日本列為「重要文化財」,限期展至6月15日;搭配端午節、暑假、七夕、鬼月等時節到來,驅邪祈願、親子同樂、妖怪傳說等主題也將陸續登場,每個月都有新展件現身。

南院處共同策展人王健宇助理研究員表示,旅遊樂趣單元將展出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隸書版及保永堂版,隸書版是故宮南院典藏的珍品,保永堂本是廣重的成名作,人物鮮活且細節豐富,如服飾、飲食習慣等,細膩勾勒江戶時代獨特的旅遊風尚。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 山下白雨〉。(記者林宜樟攝)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 山下白雨〉。(記者林宜樟攝)

綜合規劃處協同策展人黃雯瑜助理研究員說,展覽透過〈江戸猿若町三芝居〉、〈劇場圖〉等幾件珍品,帶領觀眾揭開江戶歌舞伎劇院的神秘面紗,包含劇場正面、內部、俯瞰等多樣視角,一窺江戶人的社交娛樂場所。

來賓參觀「江戶浮世之美」特展。(記者林宜樟攝)來賓參觀「江戶浮世之美」特展。(記者林宜樟攝)「江戶浮世之美」特展展出作品。(記者林宜樟攝)「江戶浮世之美」特展展出作品。(記者林宜樟攝)

展覽展出菱川師萱、鈴木春信、葛飾北齋、歌川廣重、喜多川歌麿、歌川國芳、歌川國貞、東洲齋寫樂、鳥高齋榮昌、溪齋英泉、昇亭北壽、小林清親等多位知名繪師作品,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及〈富嶽三十六景 山下白雨〉是必看展件;作品依時序輪番上陣,值得觀眾二刷、三刷。

展廳外同步有故宮南院與永慶高中、竹崎高中、嘉科實中聯合策劃的「青春的她與他」特展,三校師生以「浮世新繪-版上青春.性別百態」、「浮世代社會性別浪潮」及「遊藝浮世-從江戶到嘉義的跨域共創」主題,與展廳內的浮世繪大師進行跨時空對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