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李白北漂、杜甫失業、張九齡被降職!「唐詩光明頂」揭開詩人「最社畜」的一面 現代人看了好有感
《唐詩光明頂》 王曉磊著,新經典文化出版。(新經典文化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古人的生活太遙遠、怎麼共鳴得了?」這或許是多數人讀詩的最大困境。知名作家王曉磊推出《唐詩三部曲》第二部《唐詩光明頂》,直搗開元、天寶年間盛唐黃金時代,卻意外揭開一群詩人面對體制、職場、人情壓力的真實面貌──那些你以為在吟詩作對的古人,其實比你更像「社畜」。
書名《光明頂》取自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明教總部,王曉磊轉化為盛唐詩歌的象徵高地。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張九齡、王之渙等詩人接連登場,不只寫詩,也在求生、漂泊、刷存在感。
李白是典型北漂文青,帶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想闖入長安,卻多次干謁權貴失敗,最終還被流放。杜甫則像考公職失利的中年國文老師,曾懷壯志「會當凌絕頂」,卻被安史之亂打進現實,用詩句記錄戰亂與人民疾苦。他的〈兵車行〉、〈戰城南〉,像是千年前的社會底層血淚長文,直寫得讓人窒息。
王曉磊筆下的詩人,不再是課本裡一頁頁高高在上的文化圖騰,而是會陪笑、會應酬、會被踢出官場、也會為房租煩惱的人。例如張九齡,從嶺南出發的「小鎮做題家」,被貶時寫下「孤鴻海上來」的落寞,也用「江南有丹橘」自我鼓勵。他曾賞識孟浩然、提拔後輩,被視為當代文壇大佬,卻也是滿腹委屈。
從李白與杜甫的兄弟情誼、王之渙的神祕身影,到王翰的狂傲才名,《唐詩光明頂》不只是歷史重現,更像一部描寫古代文青社交與升遷心理的群像劇。王曉磊用小說筆法勾勒古人真性情,讓讀者在字裡行間看見自己——啊原來李白也是個求職失敗又愛喝酒的理想主義者。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