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藝文與美食交織的饗宴--葡萄牙里斯本博物館巡禮

2007/01/15 06:00

撰文.攝影/李俊明

徜徉在悠悠過往的葡萄牙老城里斯本,最有意思的就是整個城市飄散著濃濃的懷舊情緒。這座城市的人捨不得遺棄老東西,向過去說再見;更珍惜數百年來累積下來的文化、建築遺產。為了保存歷史,他們將修道院、教堂改建為美術館與博物館,給予建築物新的生命。來到這座在大航海時代曾經意氣風發的南歐城市,一邊遊逛城市歷史底蘊,一邊以美食為佐,發掘里斯本不為人知的趣味。


卡爾摩考古博物館 廢墟中體驗過往滄桑

很多人誤傳里斯本市中心羅西歐商業區的聖朱斯塔電梯,是創造巴黎鐵塔的工程師艾菲爾所規劃,其實它是不折不扣的葡式設計。出身葡萄牙北部大城歐波多工程師Raul Mesnier de Ponsard設計這件工程傑作,適應里斯本依山丘而建的陡峭地形,讓遊客與山丘上的居民可以輕鬆來去。

從城區上山丘,一走出電梯終站,緊鄰的就是卡爾摩考古博物館(Museu Arqueológico do Carmo),這是由卡爾摩修道院與附設教堂的廢墟改建的紀念建築,典藏與里斯本城市發展相關的藝術作品。

歷史遠溯自1389年的這座中世紀歌德式修院,停棲在里斯本最富曲徑通幽趣味的Bairro Alto老城區,靜靜俯視底下熙來攘往的人潮,正面則與里斯本城堡遙遙相對。這座在建築與裝飾藝術上曾盛極一時的修道院與教堂,不幸在1755年11月1日毀於里斯本大地震,院內5000多冊珍貴古代藏書毀於一旦,只留下卡爾摩教堂還殘存一部分下來。這座遺址在1864年被捐贈給葡萄牙考古協會,成立這座小小博物館。

買票穿過昔時教堂的正立面,穿過一座露天中庭,仔細一看才發現原是舊禮拜堂的遺址所在,只剩下高聳骨架橫越天際。博物館內展示有葡萄牙各歷史時期遺留下的考古物件,從殘留建築還可以看出以往教堂宏偉的形制。

逛完博物館,迷走在老城區上下蜿蜒的鵝卵石小徑,最棒的就是一些饒富家庭風味的小餐館與小酒吧,午餐時間通常被上班族擠得水泄不通,原因就是好吃又便宜。如家常不過的葡式嫩煎帶骨豬排,出自博物館左手邊小徑裡的小店,迷你空間只有3張桌子。掌廚的葡萄牙大娘以奶油與蒜片提味,細細煎出香味四溢的豬排,搭配烹煮得恰到好處的彈牙米飯及外酥內軟的薯條,是里斯本博物館巡禮時補充體力最佳選擇。


瓷磚博物館 穿過時空永恆之美

在葡萄牙必定會邂逅一個重要的詞彙Azulejo,它在葡語的意思為「彩繪瓷磚」,這是信奉回教的摩爾人在進入葡萄牙後,傳進的獨特庶民藝術,許多深富歷史的瓷磚彩繪都成為葡萄牙「國寶」。因此里斯本在一座16世紀的聖母修院(Convento da Madre de Deus)設立了聲名遠播的瓷磚博物館(Museu Nacional do Azulejo),也就更令人好奇這裡典藏著什麼樣的瓷磚寶物。

瓷磚博物館外觀很樸實,進到內部才會發現它的空間寬闊,典藏也很豐富。除了昔日禮拜堂內華麗的瓷磚壁面與宗教裝飾,各個展廳同時集結15至20世紀的葡萄牙瓷磚藝術精華。最有意思的是這裡的餐廳,牆面就由充滿「炫技」意味的青花瓷磚拼貼而成,配上裝飾用的紅銅鍋具組,一派鄉村農家風味。這裡的葡式鴨肉飯很有味道,由高湯燉煮的米飯配上臘腸、臘肉與蔬菜、鴨肉絲,口感清爽。一邊吃著鴨肉飯,一邊欣賞餐廳內仿傳統葡萄牙廚房製作而成的藍白瓷磚彩繪,特別讓人發思古幽情。


古本金恩美術館與當代藝術館

里斯本最大百貨公司Corte Ingles附近,有座聖葛楚德公園,裡頭有群建於六○年代的古本金恩美術館與當代藝術館(Calouste Gulbenkian Museum),其身世有一點點的傳奇故事況味,關於異鄉人愛上里斯本的浪漫。

卡路斯特.古本金恩(Calouste Sarkis Gulbenkian,1869 - 1955)是因石油致富的美國富商,1942年二次世界大戰炮火炙烈時,他來到無戰事的里斯本,愛上這座城市的美好氣氛,在豪華的艾維茲飯店(Hotel Aviz)一住便是13年,直到1955年去世為止。

古本金恩實在太喜歡葡萄牙人的友善與熱情,早在1949及1952年就捐出一部份藝術收藏給葡萄牙國立古美術館。後來更在遺囑中表明,希望設立一座基金會,將他的寶貝集中一處向大眾展示,於是創設了古本金恩基金會以及緊臨在旁的兩座美術館,成就了一則異鄉傳奇。

1969年開幕的美術館,在近期經過整修後重新開放。在他所收藏的600多件藝術珍品中,有些購自聖彼得堡的冬宮(Hermitage),來頭不小。裡頭的埃及、希臘羅馬等古文明也很有看頭;最特別的是來自伊斯蘭世界以及近東、亞洲等地的收藏品,反映出古本金恩的生活背景與喜好,因為這位富商幼年便是在如今的土耳其境內成長。

館內不但歐洲藝術大師諸如林布蘭、法戈納(Fragonard)、馬內、竇加等人的作品也都在展出之列,最讓人驚艷的是這裡有座獨立展廳,典藏法國著名珠寶設計家,同時也是頂級水晶品牌Lalique創辦人惹內.拉利克(René Lalique,1860-1945)才華洋溢的新藝術風格飾品,不論是質或量均舉世無雙,連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都比不上。

如此豐美藝術饗宴之後,與這座美術館搭配的佳肴,並非館內附設的餐廳,而是一路之隔的小餐館。此店供應口味獨特的巴西經典料理—費裘達豆燒肉(Feijoada)。由於巴西是葡萄牙前殖民地,里斯本提供不少道地美味的巴西餐點。這道盛裝在陶缽中的燉菜,是由黑豆與豬肉、燻肉、肉腸等材料燴煮的火候料理,享用時與菠菜、米飯以及豆沫一塊拌著吃。儘管它看起來黑鴉鴉並不起眼,但趁熱享用可以給疲憊的旅人特別飽足的快意;一頓不到新台幣300元的南美洲風味餐,物超所值。


貝蓮文化中心 現代堡壘的文化寶藏

搭里斯本經典的15號電車,約半小時可直達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傑洛尼莫斯修道院(Jeronimos Monastery)。不過一般遊人常忽略的,卻是修院斜對面龐大的貝蓮文化中心(Centro Cultural de Belém)。

這座設立於1991年的堡壘式當代建築,是境內最大的文化設施,由Vitorino Gregothi與 Manuel Salgado兩位建築師負責設計。走進這座葡國文化寶庫,除了全年接連不斷的歌劇、舞蹈、戲劇等表演藝術活動外,寬闊展覽空間還可找到當代藝術、攝影、建築、設計等各項特展。逛完偌大的展廳,還有藝術書店及當地珠寶設計師專賣店,可讓人更深入葡萄牙的藝術與設計場景。

來到貝蓮區,光進行有氣質的人文洗禮絕對不夠,不到一旁經典葡式蛋塔的發源地朝聖一番,就是入寶山空手而回。我們熟知的蛋塔,葡萄牙語稱為Pastéis de nata,意為雞蛋做成的烘焙糕點。葡萄牙蛋塔本尊沒有什麼大納言、椰香、黑糖等稍口味,只是盡情表現出「奶」與「蛋」的鮮濃本色而已。

這種滋味濃郁的點心,最早就由里斯本貝蓮區的傑洛尼莫斯修院修士發明。當地一個大家族在1837年把秘方買下,在修院旁開了家點心屋,以專利註冊的貝蓮蛋塔Pastéis de Belém馳名全球。也因為只有這家店可以使用這個專利權名號與配方,其他地方的蛋塔「模仿品」只能稱為前述的Pastéis de nata。

百多年歷史的老店號稱每日賣出高達1萬顆蛋塔,獨家配方只鎖在3位店主腦袋中,獨家風味別無分號。瞧,剛出爐的蛋塔,金黃又帶著一點焦黑色澤,中間滑嫩的鮮醇蛋餡,外邊裹著千層酥鬆餅皮,嗅得出層次分明的奶蛋香,灑上一點糖粉與肉桂粉,就能一口咬定流傳百年的葡萄牙經典滋味。


奇亞多國立當代藝術館 修道院變身當代藝術館

初建於1911年的奇亞多國立當代藝術館(Museu do Chiado),前身是古老的聖佛朗西斯哥修道院(São Francisco da Cidade monastery)。在1755年大地震受到重創的這幢歷史古蹟,在1988年的另一場大火中又再次遭受池魚之殃,堪稱命運多舛。

幸而在法國建築師威爾摩特(Jean-Michel Wilmotte)細心規劃下,於1994年重新整修完成對外開放。建築師以石材、木料、金屬等材質一手包辦了櫃檯、室內標示、展示玻璃櫃、傢俱、照明系統等細節,讓人可以在此體驗新與舊同時融於一體的空間感受,品味1850年代以降的葡萄牙藝術作品。

小小的美術館只有兩層樓,但逛完美術館後別急著離開,應該繞到以圍牆將市街熙攘擋在門外的幽靜庭院,欣賞露天花園的當代藝術雕塑。接下來再踅到一旁附設的餐廳,好整以暇享用一頓簡單卻令人回味無窮的午餐。店長推薦了片得極薄的炭烤牛肉,這種只過一下火的優質牛肉片,鎖住了肉汁的甜美與柔嫩,沒有太多佐料的渲染,更能嘗出肉質真味。配上外脆內軟的法國麵包切片,一頓美味的早午餐,就是邊走邊玩里斯本美術館的好滋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