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鑑賞吳哥遺址三部曲--優遊柬埔寨古文明

2007/04/03 06:00

撰文‧攝影/王若默

「你要去無歌哭?」朋友在msn打出「無歌哭」一詞,我能理解這是注音輸入法的誤植,但也讓我想起「Angkor」為什麼叫「吳哥窟」?這當然是翻譯的問題,Angkor以吳哥的中文型態問世久矣,我無意改變什麼,或企圖正名,只是想知道這些名詞背後真正的意義。

深入吳哥遺址 認識古文明精髓

Angkor來自於梵語Nagara,即城市之意,位於柬埔寨西北暹粒(Siem Reap),柬埔寨古老王朝被泰國(暹羅)入侵前的都城,翻譯成吳哥,應是語言學「對音」的翻譯(就像Siem Reap為真臘,Campoja為柬埔寨。當地中文則有「吾哥」之稱。)吳哥後面再加上個「窟」字,窟有著洞穴或者人、事、物聚集之處的解釋,辭典上的範例包括「土窟」、「賊窟」等,於是 Angkor就變成國人現今耳熟能詳的「吳哥窟」。不過我總覺得稱呼「吳哥窟」,對這個上千年、巨大的吳哥文明是一種貶抑,也許「吳哥遺址」比較適切。

吳哥主要遺址區域逾200平方公里、600多處建築,行前先擬定策略,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參觀吳哥遺址才不致有赴戰場般的倉促感,依遺址興建的時間順序,循序漸進了解吳哥時期柬埔寨王朝興衰、建築工法演進,若將吳哥遺址分3個時間點區隔,就稱吳哥導覽3部曲,不失為認識吳哥的好方法。


首部曲--羅洛斯 參透歷史痕跡

現今吳哥遺址,從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Ⅰ,877~889)出手肇基,吳哥遺址最大的共同點,都修築了壯闊的水利系統,也是出自於因陀羅跋摩一世。他奠都於暹粒市東方約13公里的地方,靠近今日羅洛斯(Rolous)地區,在他之前,柬埔寨王國缺少傳世建築,用紅磚已是最隆重的建材。另外,因陀羅跋摩一世也興建巴孔寺(Bakong)供奉印度教神祇溼婆,經過長長的護城河,進入吳哥王朝第一座「神殿山」(Temple-mountain)形式建築。由於印度教建構宇宙的中心是一座金色的須彌山(Meru mount),象徵天神住的地方,因此建神殿也是一種造山運動。

二部曲--班蒂絲蕾 賞細膩雕工建築

班蒂絲蕾(Banteay Srei)距暹粒市東北方約32公里,是吳哥遺址雕刻最精緻的神廟,也是供奉溼婆神。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Ⅱ)於967年奠基,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Ⅴ,968~1001)接手,班蒂絲蕾規模不大,以堅硬略帶粉紅色的沙岩建成,出入口更窄小,約僅150公分,被解釋成古代祭祀神明、祖先,要彎腰低頭才能顯示崇敬之意。

三部曲--吳哥寺&百因寺 綜覽吳哥精華

吳哥寺(Angkor Wat)中文旅遊導覽稱「小吳哥」,甚至通稱「吳哥窟」,由穌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1112~1152)所建,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3公里,護城河寬達190公尺,經過243公尺的石橋參道,抵達城門。進了城門還有一道350公尺參道,才會進入吳哥寺正殿,是目前所知全世界最大的寺廟建築,也是從暹粒市區參觀吳哥遺址群最近的古蹟。

另一座吳哥城(Angkor Thom)(俗稱大吳哥)內中心點的百因寺(Bayon),出自柬埔寨王國傳到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1181~1219)之手,他接受了佛教思想,任內修築的寺廟融和了印度教和佛教精髓,堪為現今吳哥遺址的壓軸之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