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魯班鎖卡榫技法因老凋零--北港傳統工藝勢微

2007/05/29 06:00

記者陳燦坤/北港報導

北港鎮楊姓民眾珍藏一具手工筷子筒,結構由36個俗稱「魯班鎖」的童玩固定,未使用任何接合劑或鐵釘,具體而微呈現先民智慧結晶,民藝蒐藏者黃水水指出:北港傳統建築保存的卡榫技法約上百種,可惜因老殘凋這門手藝零正面臨失傳危機。

早年北港鄉間流行一項名為「六子連方」的童玩,又稱魯班鎖,是由六根長條形木塊組成的益智積木,需將木塊大小不一的卡榫精準放置才能組合貌似陀螺架構;北港楊姓民眾家裡的筷子筒湊巧是運用魯班鎖技法,變成一件兼具實用及美感的手藝品。

楊姓民眾表示:這件作品是日前清理廚房時在角落發覺,長、寬各30、20公分,接合處巧妙設計魯班鎖承接整個結構,遠望像是一座宮殿的縮小版。家人指作品應是擔任木匠的叔公製作,他找遍北港沒有發現第二件類似作品。

黃水水指出:當年漕運帶動北港繁榮,地方商賈蘊集且將精緻木造傢俱視為身分表徵,競相採購,吸引許多知名工匠前來北港開業,當地工藝水準也跟著提升,其特色便是銜接不需鐵釘,全憑老師父經驗挖卡榫組合即可使整個結構變得牢靠。

黃水水表示,卡榫看似簡單,僅藉結構物不同凹槽放置、拼湊,但設計難度相當高,挖槽密合度不足都可能影響結構穩固度,魯班鎖只是其中一種技法,北港傳統建物所保存的榫接技法約百餘種,過去小到童玩,大至寺廟建築都可見到卡榫的運用。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不少傳統工法都可透過電腦計算取代,這幾年老師父泰半過世,黃水水感歎年輕一輩學習傳統技法的匠師十分稀少,未來傳承恐出現斷層。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