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世界超有事】南韓少年 壓力炸鍋

2022/04/07 05:30

南韓集體榮譽意識,青少年壓力沉重。(資料照,路透社)

文/愛莉森

「我對少年犯厭惡至極!」這是Netflix熱門韓劇《少年法庭》的開場,女法官直白的偏見與憤怒,吸引我跳坑追劇,很想知道編劇要怎麼合理化這樣的少年犯法官。

劇中女法官對犯錯少年,總施予最嚴厲的懲戒;不過在審案過程中,她卻會花時間追根究柢,隨著她的調查,揭露少年犯罪背後成因;家庭和社會的失能,當然是著墨的重點,但劇中也不諱言少數罪犯有難以教化的「劣根性」。

《少年法庭》中的案件,多是根據南韓真實少年犯罪改編,其中兩名高中生分屍小學生案,據說真實犯案過程,要比電視劇還殘忍。除了暴力議題,其中一樁高中生集體舞弊洩題案,無疑是南韓高度競爭和階級不公的縮影,少數社經地位高的家長,和學校串通取得試題答案,讓自己的孩子考上好大學。

南韓人壓力的根源,來自「出世」和「我們」這兩種集體意識,這是南韓社會文化專家陳慶德的著作《他人即地獄》中的觀察。「出世」是稱讚他人升官發財的賀詞,南韓人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考上大學之時,尤其是考上名校,人生自此步上康莊大道,所以父母為了讓孩子「出世」,不惜耗盡家產投資教育,去上補習班;這也形成了「錢力等於學歷」的階級現象,學子更是背負沉重壓力。

南韓人說話慣用「我們」,像是提到國家不說南韓,而說「我們的國家」,提到親人師長,也說「我們的媽媽」、「我們的老師」,這種身為團體分子,榮辱與共的意識,猶如無形巨石,一旦失足犯錯遭人指責,就是丟了「我們」的臉,南韓輕生率居高不下,或也源於此。

求功利而缺德性的培育,使得南韓青少年犯罪激增,加上「少年法」對少年犯從輕量刑,14歲以下的再犯率逐年倍增,法律若輕如鴻毛又何足懼?《少年法庭》的女法官說:「我厭惡你們,因為你們無法改過自新。」這其實也是對「少年法」縱容的控訴。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