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推薦戲劇】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從阮劇團到草草戲劇節

2022/04/17 05:30

無論是阮劇團的經營或是草草戲劇節的精神都是「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記者凌美雪攝)

文/記者凌美雪

20多年前,幾個嘉中戲劇社成員,MCJJ(盧志杰)、汪兆謙等,陸續拿下「超級蘭陵王戲劇比賽」大獎。使自認功課不怎麼樣、對未來感到迷惘的汪兆謙,覺得「演戲」可以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口,於是在考上北藝大戲劇系18歲那年,號召高中話劇社夥伴,每逢寒暑假回「嘉」演戲,最初只有5個人的「阮劇團」自此成形。

「阮」就是台語的「我們」,演戲是「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

從最初只能以學校、月台處處為舞台,到登上殿堂級國家劇院,19年來,「阮劇團」可說每5年跨過一個坎:第1個5年因財務困境面臨倒團;第2個5年開啟全新台語創作路線,《熱天酣眠》奠定了常民戲劇的在地特色;第3個5年,「來自嘉義的阮劇團」從愛丁堡藝穗節載譽歸國、嘗試跨國共製;第4個5年連獲2次國表藝3館共製,其中首登國家級場館演出的長篇製作《十殿》,北中南巡演共12場完售。

台灣專業走繩團隊「Slackline Formosa」將於今年草草表演橫越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荷花池。(阮劇團/提供)今年草草節目團隊「闖劇場×新港舞鳳軒」。(阮劇團/提供)

至今累積近750場演出,將於2023年迎接創團20年,歷經疫情嚴峻考驗、從時代變遷中體認開放視野很重要的汪兆謙說,最大願望是讓戲劇工作者都能「安身立命」,讓人們聽到表演藝術工作會說,「喔,很棒!」

也有永遠不變的,是扎根在地的初衷,汪兆謙以「高山茶」比喻,「我們的基地就是在嘉義,與這個地方緊密結合、呼吸脈動,滋養出好作品,可以到世界各地演出,甚至超越時間,可以被流傳。」

阮劇團獲國藝會跨域合創計畫支持的新作《釣蝦場的十日談》,攜手國際偶戲大師楊輝以布袋戲偶及演員詼諧狂鬧的肢體語言,探討新世紀瘟疫對全球造成的影響與荒誕情境,這幾天正在台北的台灣戲曲中心演出。依阮劇團扎根在地的慣例,新戲正式演出前先在駐地嘉義首演。若以連鎖「釣蝦場」的概念看,嘉義是「總店」,國表藝3館是擴點到台北、台中、高雄的分店。

阮劇團首登國家劇院演出,團長汪兆謙也獲選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記者凌美雪攝)獲選代表台灣參加愛丁堡藝穗節,汪兆謙認為在當地打開國際視野,學習很多。(阮劇團/提供)

傳統中創新 展現絕妙文本與演出功力

首演場4月初在位於民雄的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連演2天,戲名「釣蝦場」源於南部常見的休閒娛樂去處,「十日談」則是引用薄伽丘寫於1349年的寫實主義短篇小說《十日談》。原著描述被瘟疫肆虐的佛羅倫斯,有7女3男為躲避瘟疫聚在郊區山上,為打發無聊時光,決定每人每天各講述10個故事,故事的性質來自宮廷傳聞與街談巷議,內含許多對貴族與教會等權勢黑暗面的諷刺。而在阮劇團新戲中,時序背景來到被新冠肺炎震撼全球的現在,嘉義鄉間的釣蝦場轉型做為防疫旅館,困在釣蝦場的一群人在隔絕時光中,演繹出10個充滿台灣地方色彩的「十日談」,加上個人奇想,使每個故事都充滿戲謔與荒誕。

《釣蝦場的十日談》此次與楊輝跨界共演,阮劇團也破天荒齊聚5位布袋戲操偶明星於現代劇場演出,同時保留傳統廟口布袋戲的「活戲」特色,共創劇本外加演員們舞台上的即興對白,全場無中場休息的演出「笑」果十足,毫無冷場,將沉重的疫情議題舉重若輕呈現,也展現了走向明星劇團的功力。

《釣蝦場的十日談》探討世紀瘟疫影響下人心的想望。(記者凌美雪攝)

嘉義在地長出草草 今年「風起」真有勁

在南台灣4月天,微風和煦相當舒服,民雄演藝廳外綠草如茵,偌大的荷花池花已漸盛,有些人是來演藝廳看戲,但有更多人攜家帶眷或推著嬰兒車徜徉綠意中。也是同樣的季節,阮劇團策劃主辦的「草草戲劇節」,將於4月30至5月1日在演藝廳戶外園區登場2天。

草草戲劇節從小劇團到個人演出都吸引觀眾近距離互動。(記者凌美雪攝)

在「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的理念下,阮劇團自14年前推出「草草戲劇節」,以「草」為名,因路邊俯拾皆是、不起眼的小草正是戲劇節精神象徵。

汪兆謙說,做「草草」有兩個契機,「2009年差點倒團後,我們認為在嘉義一定要從源頭的推廣教育開始做,我們就進到高中社團教學,但很大的問題是這些學生要公演沒有場地,適逢民雄演藝廳落成,遭質疑將成蚊子館,我們就非常大膽送了一個計畫進去……」於是,第一屆草草,按計畫書,裡面有80個工作人員,其中只有5個滿18歲,其他多數都是高中生,像極了高中生社團公演,雖只有3個節目,沒想到做了之後非常轟動,汪兆謙自己都嚇一跳,「高中生賣票居然比我厲害,票都賣光光。然後70幾個小屁孩,平常叫他們都愛理不理,一進到劇場卻瞬間變乖孩子,年輕人從這個專業領域中快速成長。」

將於今年草草演出的「台灣高空馬戲藝術家」 胡嘉豪。(阮劇團/提供)草草戲劇節每年匯聚各種精采的演出節目,圖為去年廣場演出一景。(阮劇團/提供)

到第3屆連大學生都來問能不能加入,於是,「草草」發展成為期2週的活動,一週大學一週高中,票也是賣光光。如此發展到近幾年,每年大大小小演出節目已擴大到近百個,除學生參與,也有各種專業的表演藝術工作者,還有影像藝術、生活美學、東南亞新住民及移工等團隊,推出戲劇、音樂、舞蹈、影展、展覽、市集、短講等。

今年草草節目團隊「看嘸舞蹈劇場×身聲擊樂團」。(阮劇團/提供)

今年「草草」主題「風起」,取「疾風知勁草,草草真有勁」的意旨,指標節目包括嘉義市傑出團隊義興閣第4代主演王凱生,突破布袋戲的框架與界線,首創「布袋戲搖滾音樂劇」;台灣專業走繩團隊 Slackline Formosa將《乘風,旋過荷花園》;也有從阮劇團畢或肄業的「異阮三姐妹」要演出《魔法少女椅子姑》等,預計將超過30個團隊演出。

◆草草藝術節相關資訊網址: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502229015746719748

波麗士台語協力 榮譽副團長盧志杰

10幾年來,以台語做戲是阮劇團最大特色,劇團有非常專業的「台語」翻譯,就是創團元老之一MCJJ(盧志杰),很多國內知名劇團都曾找他擔任台語劇本或讀音的顧問,但他說,國內台語的復興還在努力的道路上,他也一直在學習並請教台語文老師,讓自己更精進。

其實盧志杰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身分是警察,或該說,目前警察才是他的本業,為不違反公務人員法規,他現在是不支薪的榮譽副團長,凡是有改本、教學或演出,都將所得直接捐公益。雖然感覺像做很多白工,但熱愛表演藝術的他從未放棄。

為推廣台語,阮劇團自2020年5月開始經營Podcast《這聲好啊!》,也是由盧志杰領銜主持,以「嘉義、台語、劇場」為主要內容,讓人從熟悉的台語腔調認識台語的美。

阮劇團最強台語寫手MCJJ盧志杰。(記者凌美雪攝)

演員實驗室 培植表演藝術工作者

除推廣戲劇與台語之外,阮劇團還持續進行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演員實驗室」培訓計畫,早期原為阮劇團團員的在職訓練,2019年起改制為3年演員學校,每年定期招募儲備團員,以3年為期,循序漸進地培訓團員、儲備團員們,成為獨當一面的表演藝術工作者。

「我們其實就是在建構自己的系統」,汪兆謙說,人是劇團最重要的資產,要儲備人才就要玩真的,每年1月學員們考進來之後要在嘉義蹲點3年,沒有薪水還要繳學費,這3年很像大學要修學分,進行各種與戲劇相關的學習,要學身體、聲音、民俗、台語,還要去跑野台,如跑歌仔戲、布袋戲、跳家將、打北管等。看起來很辛苦也很難,「因為這樣吸引過來的人才會跟你玩真的,否則吸引半調子要來不來的,大家都彼此消耗。」

學員也有機會參與正式演出,「基本上就是有適合的戲,就讓他們來試,從小戲磨到大。」就像這次能在《釣蝦場的十日談》上台跟偶戲演員共演的學員,都是從2018年開始到2022年通過學習的,「今天大家看起來會覺得他們演得很自然,是因為他們前面已經準備了3、4年。」

劇團還發給參與演出的學員一種類似飛行里程的小黃卡,讓學員記錄自己參與了哪些演出,汪兆謙說,所謂戲班精神,每一個團有自己的儀式文化,這也會成為一種光榮感與凝聚力。

阮劇團奠定台語創作路線的《熱天酣眠》展現了常民生活的戲劇特色。(記者凌美雪攝)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