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生活停看聽】做死自己 該怪誰?

2022/06/09 05:30

圖/Sonia ku

文/容恬

連假前一天上班,遇上好久不見的病人,儘管她因為數次無故未到,名字早已從運動治療的排程表中剔除,我還是忍不住問她怎麼回事,答案還是那句老話:孫子沒人照顧。

前陣子香港因疫情嚴重而停課,這位病人的兒子、香港媳婦、兩位孫子決定短期回台,等進一步的政策發布再行動。平時在香港的生活都是由雇用的傭人打理,這份重擔在他們回台後,卻落到了這位病人的手中。從居家隔離期間需要每日送餐,一直到解除隔離後孫子的三餐,甚至連媳婦要去做頭髮沒空看顧孩子,都成了阻撓她來治療的原因。當天能抽空來做簡短的治療,還是拜託自己的先生載她來,回去還要為了孫子的下一餐忙碌。

「他們不會叫外送嗎?」「太太去做頭髮,難道不會跟先生協調照顧孩子?」「她的先生都不會幫忙顧孫子嗎?」同事聽了這位病人的情況都十分詫異,有人為她打抱不平,也有人覺得若她自己不願意放手讓他們自行處理,也沒有人幫得了她。

儘管聽上去有些刺耳,而且我相信那位病人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但後者的論點讓我忍不住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她陷入如此進退兩難的局面?

我記得在治療時聽這位病人提過,她的先生是很傳統的大男人,兒子也承襲了這種不必插手家務的思想,這樣的家庭運作模式在這波疫情下,為她帶來更重的負擔,但長年下來為家庭奉獻犧牲,似乎成了她難以掙脫的桎梏,家人不會主動分擔,更是加深打破這種循環的難度。

我相信社會上類似的案例絕對不在少數,對於那些為了家庭,可能連自己的健康都犧牲的女性而言,究竟是因為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讓這樣的犧牲奉獻變成一種她們建立自我價值的來源?還是社會風氣的催化下,令她們難以從這般惡性循環中抽身?許多的想法在我腦中流竄著,但沒有一個能為這位病人的問題下註解。

那天看著病人匆匆離去的背影,我忍不住想,比起她肩膀的沾黏,掙脫這種不健康的家務分工和家庭關係,或許才是她的當務之急。(作者為物理治療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