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黃慧芬/歐瓦

2022/08/03 05:30

◎黃慧芬

◎黃慧芬

歐瓦是東非洲肯亞的原住民,一個黑人。他擁有發亮的額頭和眼睛,此外,有三個老婆,幾個孩子。他們不常住在一起,因為歐瓦得離家工作,而女人和孩子們習慣了定居,靠栽種和養殖過活。二次大戰期間,歐洲難民搭乘輪船繞行了大半個非洲,流亡到這裡。逃避納粹迫害的猶太人一家,淪為農場的傭工,為鑿井取水而勞碌、常常要挽救瀕死的牛隻。猶太人從家鄉帶來了晚宴使用的雕花瓷器,以及白皙而冷淡、美麗如瓷器的妻子。黑色的歐瓦受僱為廚子,每日殷勤地為這一家人料理三餐。

公元2000年,德國導演卡洛琳.林克無懼於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等困難,排除眾議,將外景隊拉到肯亞的奈洛比,秉著非洲地母也似的壯麗氣魄,開拍她的第三部劇情長片《何處是我家》(Nowhere in Africa)。歐瓦正是影片中一個動人的角色。起初,這似乎是一個白人的故事,敘說離鄉背井的白人家庭,他們的失落、執著,憬悟與蛻變。純白的鄉愁沒有形狀,冉冉游移,像黎明前林間輕吐的霧氣。漸漸地,這一段偶然的人生卻日益染上非洲大陸的色彩,由淺到深,濃淡浸潤,儼然一幅層次豐富的水墨。與其說這是一則白人的故事,不如說,這還是個非洲的故事。

非洲以它廣袤的溫柔容納了歐戰的創傷,正如歐瓦以深邃質樸的眼神注視發生的一切。猶太人一家的處境是暫時的,歐瓦卻給出了永恆的智慧。他協助惶惑的女主人自力更生,牽引生疏的女孩小蕾融入黑人部落的孩子們。後來,白人一家因為遭到搜捕,被迫遷徙,倉促間和歐瓦分別,從此失去了音訊。

日子過著。在一個尋常的寧靜黃昏,謙卑而強韌的歐瓦,歷經不為人知的長途跋涉,突然牽著黃犬出現了。他露出一貫的誠摯笑容,隨即下廚料理晚餐。像黑夜降臨般自然,他的到來透著一股毫不造作的神祕。而他離去,同樣流露出古老神話般清純的氣息。歐戰結束,猶太人忙著整頓家當,申請返回德國重操律師舊業。歐瓦亦悄悄打點好了,黎明前的時刻,他安然蹲坐在廊廡下的黑暗中。沒有一聲作別,他預備第一道曙光畫破天際便牽起黃狗上路。就這樣,一人一犬的背影在逐漸明亮起來的銀幕上漸行漸遠,消失在地平線。劇終。

但是歐瓦不曾就此走出我心。

影片中,女主人的蛻變和小女兒的成長顯然是著墨的重點,然而我對歐瓦印象獨深。為什麼?因為他完整的自尊和愛,彌縫了文明人流離斷裂的人生?他大巧若拙,觸動人心最原始的部分?還是,那股去來的瀟灑、自足自在,坦露了人性最充分的純真?或許,除了人種和地域,這還是一個關於心靈原鄉的故事。

四歲的孩子正在眼前嬉戲,渾然沉醉於個人奔馳的想像中──一忽兒是耍弄金箍棒的孫悟空,一忽兒是百萬軍中趙子龍。再過一個月,我思量著,要送這個不諳世故的孩兒上學去了。此刻我彷彿可以看見,有一個「歐瓦」,正垂首支頤、安詳等待,待文明用鑽子鑿開四歲的渾沌,他便起身,從這天真的孩兒身上悄然離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