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王仲堃「流.感 」與風共鳴 營造視聽雙體驗

2023/01/30 05:30

《体》以球形裝置結構再現病毒形狀,可感測風流氣場的金屬軸,試圖讓場域內的氣流可聽與見。
(當代館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我們有眼可見,卻又視若無睹,我們有耳可聽,卻又充耳不聞。」藝術家王仲堃近年專注於日常中迷人卻不可見的風與聲音機械裝置的探尋,全新個展「流.感」呼應疫情時代與病毒共存的現況,展出3組全新創作,皆以風作為動態的關鍵,挑戰物理機械與難以預期的氣流之間的微妙平衡,讓觀者穿梭展間時,可以見到自己每個腳步、動作、聲音,與作品產生的共鳴反應,體驗到日常中看不見卻真實的存在。

第1組平衡雕塑作品《風的姿態》,創作概念源自藝術家小時候製作風箏駕馭風力的經驗,12張纖薄的棉紙水平式地懸掛於天花板上,一張張撐起的棉紙,藉由穿越的人潮或流經廊道的氣流而擾動,逐一展開輕盈的律動姿態。《体》則以球形裝置結構再現病毒形狀,由20面體組成,裝置表面豎立許多可感測風流氣場的金屬軸,試圖讓場域內的氣流可視化、可聆聽,隨著觀者移動行徑掀動的氣流步伐,靈敏地觸發作品發出電子聲響與閃爍燈光,呈現人與空氣間不可預期的對話關係。

而在看天氣預報時,氣象的風向圖常以密集排列的箭頭符號將風視覺化呈現,則啟發王仲堃創作了《場》。展間內布滿百餘支輕巧的立桿裝置,立桿上的扇葉與懸置的鐘槌將隨風轉向,敲響出悅耳鈴聲,並綻放溫潤的微光,營造視覺與聽覺雙重的感官體驗,猶如欣賞一場流動聲響的演奏。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至3月5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