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史博館自辦公共藝術 與民眾「想想歷史」

2024/02/27 05:30

位於戶外庭院的劉千瑋作品《懷舊是危險的嗎—還我河山》。(史博館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整建後重新開館的國立歷史博物館,首度自辦公共藝術,館長王長華表示,有別於常見的大型雕塑與裝置,此次以「想想歷史」為題公開徵選,旨在以公眾參與為基礎,猶如一項邀請,由藝術家邀民眾一起運用多元媒材打造新型態的公共藝術,並與大家一起思考和思辨歷史與這片土地上的人的關係和意義。

3樓常設展廳張紋瑄作品《倒數第二個箱子》。(史博館提供)

「想想歷史」計畫共3件作品,位於3樓常設展廳的張紋瑄作品《倒數第二個箱子》,發想自史博館在1969至1986年於海外推行的「中華文物箱」,透過和前期工作坊參與者共同記起文物乘載的歷史,再以劇場和展示框架,將過去與當下重組、典藏與日常易位,重新敘說為家族寓言。

位於地下1樓的雪克作品《誰在寫歷史?》,透過前期工作坊與12名高中生一起重新閱讀史博館歷年展覽,再以電影語言重新創作出12段以身分認同建構為題的行為藝術,完成一支錄像創作,期待透過作品與觀眾一起思考,社會的集體記憶是透過什麼機制不斷重塑。

位於戶外庭院的劉千瑋作品《懷舊是危險的嗎—還我河山》,則運用史博館整建期間汰換的廢棄建材打造一套公共座椅,並以一尊整建前豎立在史博館廣場、刻有「還我河山」的石碑借物釋義,打造思索「何為紀念?為何紀念?如何紀念?」的公共空間,找出歷史得以永續的可能。

史博館「想想歷史」公共藝術計畫系列活動,即日起開放民眾報名參與,詳詢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119539280)。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