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別成為恐龍家長

2024/10/01 05:30

圖/達志影像圖/達志影像

文/周素珍

曾有新聞報導某多肉植物園區因有孩童捉弄貓咪、持石頭丟玻璃窗、攀爬石像等破壞行徑,告知家長後卻被回嗆「他只是個孩子,跟他計較什麼!」決定不開放1至12歲的孩童與恐龍家長入園。

相信沒有人希望被貼「恐龍」標籤,「我保護孩子錯了嗎?捍衛孩子的權利錯了嗎?」但反躬自省,家長是護「理」?還是護「短」?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一個磕碰都不捨,但生活重心全放在孩子身上,上學還隨時掛念,不時與老師聯繫,對孩子控制欲太強。過度關切,往往導致孩子過分依賴,失去自主思考能力,甚至更可能因「監控壓力」而反彈,愛火過熱反燒回自己。

班上津津雖才小二,卻「盛名在外」,接觸過他的老師都知道,這孩子狡詐精明,媽媽又是「溺兒魔人」,有媽媽這「強力後盾」,更肆無忌憚使壞。告知在校的問題行為,媽媽多以「孩子還小,不懂事」、「我再教育」作結,甚至質疑:「我們家津津在家很乖,怎麼到學校就變樣?」其他孩子惹到津津,則要求「追究到底」、「家長出面道歉」,弄得班級導師被他們母子搞得焦頭爛額,眉頭深鎖。

津津和同學之間有言語衝突,只要不過分,一般來說我們以規勸及道歉作結,但津津媽媽強硬要求:「請這學生說清楚,這樣罵人好玩嗎?」之前津津罵別的同學更難聽的話,她卻置若罔聞,甚至回應「是對方欠罵」。雙重標準的處理態度,除了坐大津津「借刀殺人」的價值觀,更打壞津津的人際圈。

現在的孩子IQ都不錯,但EQ及挫折容忍度卻相對不足,小學生活是一個相對單純的小社會,應該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如何與周圍共處,引導他正確的處理衝突方式,除非問題嚴重或複雜,否則不急著插手,讓孩子處理自己的問題,這是書本上學不到的素養。

另外,家人之間的態度都要一致,親師之間的事件處理方式更應一致。不管誰是白臉、黑臉,請尊重處理一方的決定,有不同看法,請私下再溝通討論。

尤其孩子在學校有狀況,如果對老師處理的方式存疑慮,請務必親師溝通,達成共識,切勿在孩子面前直接批評或否定老師的做法,否則當孩子知道「父母會為他出頭」,以後就容易成為不服管教的頭痛人物。

孩子還小,才更要教,等長大了,行為模式定型了,再調整就需花更多心力了。怎麼教?該教什麼?對不同的教養方法多看、多聽、多學是學問,適時的放手及寬心就是智慧及氣度。教養的路是漫長的,站在孩子立場,不寵不溺,孩子會更卓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