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國美館科技藝術大展「靈魂的棲所」 探討人類與科技共生共演化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由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的科技藝術大展「靈魂的棲所」,由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邱誌勇及國美館助理研究員賴駿杰共同策畫,匯集來自國內外12組藝術家,以多元創作方式,探討在科技繁盛且迅猛發展的時代中,人類的意識應如何獲得解放等深刻問題。即日起至2025年3月2日在國美館101展覽室展出。
邱誌勇及賴駿杰表示,「靈魂的棲所」策展概念以知名趨勢預言家Kevin Kelly提出的「科技體」(technium)理論為出發點,「科技體」是一種宣言式假說和理論,它意圖從技術的角度去整合人造的與自然的世界,並且將科技視為人的心智延伸,「如巨大的有機體般」參與且激發了一系列的進化過程,而人類也反過來被包裹於其中,與科技共生存與共演化。
此次作品涵蓋生物科技、林業變革、歷史記憶與人工智慧等多元面向,深入探討人類與科技、土地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特別是其中有5組作品與人工智慧密切相關,反映當前AI浪潮對科技生活與技術時代的顯著影響。此外,展覽特別呈現了4組全新的作品,包括國外藝術團隊ARK針對本次展場現地製作的1組委託製作外,也邀集了3組台灣藝術家帶來對環境與科技共生的深入思考的全新創作,包括吳其育、邱杰森&莫珊嵐,以及今年代表國美館與林茲電子藝術節共製計畫的新興藝術家組合「陽春麵研究舍」等人作品。
特別的是,陽春麵研究舍作品《探索與剝削》(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透過AI互動影像系統探討現今演算法的運作方式,究竟為探索抑或是剝削?作品運用「戲中戲」(a play-within-a-play)的互動技術,與觀眾互動,引領民眾進一步反思演算法於人類生活中的影響。這些作品不僅是技術成果的展示,更蘊含了對未來與科技共生共演化模式的探索,透過這些創作,期待激發參觀者思考如何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守護人們的核心價值。詳詢國美館官網及臉書專頁。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