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小劇場實驗美學醞釀3年 EX-亞洲×身聲×阮攜手打造《神鬼人間道》
《神鬼人間道》台北記者會,左起EX-亞洲劇團行政總監林浿安、計畫顧問耿一偉、總導演EX-亞洲劇團藝術總監江譚佳彥。(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相信戲劇可以用各種方式與「人」產生關係,於是,位居淡水的身聲劇場、以苗栗為基地的EX-亞洲劇團,以及紮根嘉義的阮劇團,北、中、南3個別具代表性與實驗精神的小劇場團體,決定攜手探索台灣劇場的未來,醞釀3年的全新製作《神鬼人間道》,將於12月28、29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
《神鬼人間道》台北記者會,左起EX-亞洲劇團行政總監林浿安、計畫顧問耿一偉、總導演EX-亞洲劇團藝術總監江譚佳彥。(記者凌美雪攝)
這項由EX-亞洲劇團發起的「神鬼人間道—台灣劇場未來式」,獲得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支持,自2022年展開為期3年的計畫。計畫主持人也是演出製作人林浿安說,「這一切瘋狂的想法,都是起源於當初的一個承諾」,抱著「我們不能失去小劇場的根,而是要強化它」的信念,由3團各自精選若干團員,同時接受3個團風格殊異的3種演員訓練功法。
其中,EX-亞洲劇團是強調身體語彙當代展現的本質劇場,身聲劇場擅長融合表演者的肢體聲音以及樂器運用,而阮劇團則是著眼文本、翻轉民俗文化揉合於現代戲劇。在計畫的第1年,3個團就展開互相參訪、學習各自平常接受的技藝訓練;第2年透過文本磨合,進行3個文本的階段性呈現;第3年,由編劇朱曼寧整合成創作文本,今年正式演出。
來自戲劇顧問耿一偉挑選的經典文本,包括日本作家宮澤賢治的《銀河鐵道之夜》及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發展成《神鬼人間道》,試圖透過不同文化的文本,找到身體跟文本的對話關係。戲稱自己只是像旅行團導遊把團隊帶到一個定點就「放生」的耿一偉說,「這3年的旅程中,演員彼此間互相學習,試圖成為全能演員,讓他們可以在寫實、實驗與程式等不同風格中自由穿梭,以及培養面對經典文本的能力。」在編劇朱曼寧的巧妙解構下,讓13位演員從生命經驗出發,出入於角色與自我之間,提出對戲劇與人生的叩問。
由演員組成的歌隊化為火車,載著喬凡尼奔向銀河,提著特製的燈籠尋找溺水的卡帕內拉;為人類取火的普羅米修斯在拆掉外殼的鋼琴鐵弦的敲擊聲催促下,帶領眾人對抗自私天神;他的妻子伊奧則透過舞蹈訴說她的悲憫與哀戚。從《銀河鐵道之夜》到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2個不同文本的交織,《神鬼人間道》看似3個團導演張偉來、江譚佳彥和汪兆謙各司其職的3段戲,實際更像觀看的多種面向,其中還包括隨機抽籤讓演員即興表演的段落,使每一次演出都迸發更多可能性。
總導演江譚佳彥說,「我希望強調出這個神話與我們當前爭取自由和捍衛人類尊嚴的奮戰,有著深刻的共鳴。在這個全球充滿緊張局勢的時代,有意義的戲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顯得重要。」
《神鬼人間道》日前在台南藝術節完成首演,獲得極佳評價,有觀眾認為,「對於重述與生命意義的探問深刻,人生就是不停地在場與分岔,重述的過程,每個人都會成為歷史的一則眾聲喧嘩。」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