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運動場看台人生】努力 但別太用力
世界十二強棒球賽,對決多明尼加,陳冠宇用三振化解危機後,緊張到一度喘不過氣來,希望可以趕快下場呼吸新鮮空氣。(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文/黃俊隆
本屆世界十二強棒球賽,台灣創下空前佳績,不只「陳傑憲,沒有極限」,幾乎全隊都發揮最大戰力,超越不可能的極限,這一切,全是一點一滴、一個接著一個累積所得。
所有選手如何走到這一步,包含隊職員如何付出貢獻,隨著佳績一一被報導出來,這正是運動心理學最主要的核心──探討如何幫助選手達到最佳表現。此次台灣隊的整體投手戰力令大家至為驚豔,特別是從日職返國的陳冠宇、張奕、郭俊麟,用實力證明了他們的價值。其中陳冠宇對決多明尼加的一段故事令我印象深刻,當他用三振化解危機後,只見他整個人興奮地振臂怒吼,「飛奔」回休息室,事後他解釋此舉並非興奮,而是他緊張到一度喘不過氣來,希望可以趕快下場呼吸新鮮空氣。
我好奇請教師大運動心生理學教授洪聰敏,為何連如此高技術水準的選手也會有緊張到喘不過氣的狀況,同時又可保持高度精準的控球?洪教授指出,這是常見現象,選手也因為經常遇到,而能發展出一套自我調節面對的方式。至於最後選擇速球對決,在專業研究上,緊張時可以激發出最大肌力(有利於投速球),反而不利於需要小肌肉、腦神經精準傳達控制的變化球。身為八屆桌球國手的他,以桌球發球為例,解釋當緊張時,選手發球時往往會告訴自己,得盡全力將球發到最佳旋轉,迫使對手不好接球,但常常在此情況下,很容易因為腦海裡存在的「得用力」這個念頭,導致用力過度,反而形成失誤。在我身為棒球投手的經驗裡亦是如此,愈用力催球速想解決打者,愈容易控球失常。
挑戰難關時,我們都希望有最佳表現,「努力不要太用力」──是我在面對難題時,經常用來提醒自己的自我對話。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