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徵文大拼盤】收禮 沒到心坎裡

2025/02/09 05:30

圖/陳佳蕙圖/陳佳蕙

雖說收到禮物總讓人開心,但有時有些禮物非自己所需,這時該不該直球對決……

圖/陳佳蕙圖/陳佳蕙

〈據實以告親友〉坦誠溝通 皆大歡喜

文/巧爾(基隆市)

送禮表達情意,收到禮物應該感到開心,並感謝對方的關心。然而,要如何減少不合用禮物變成庫存品的困擾呢?

這幾年,來自姊妹及好友間的禮物,如果不合我用,就坦誠告知,避免禮物送到後就被我束之高閣。直接言明合意與否,幾次後,她們就了解我的偏好,我收到不合意禮物的機會也大幅減少。

而鄰人朋友送來的禮,通常以蔬果、漁獲居多,無論合意與否,我都會歡喜收下,感謝他們的分享。如果物資過多,可以再轉贈給他人,與大家分享這份喜悅。

歲末時常有一些單位送日曆或月曆給民眾,通常我會直接向對方說明,沒有使用的習慣,這份禮物請轉贈他人。另外,參加社團聯歡時,主辦單位會發給參加者一張摸彩券,我選擇不參加抽獎,這樣就沒有抽到不合用禮物的困擾。

總之,禮物是情意的象徵,無論合用與否,心意最重要。雙方若能提前溝通,了解彼此的需求,那是最棒的了!若對方不適用這麼坦誠的方式,我就歡喜收下。

〈送禮不如行善〉回絕送禮 轉交捐款單

文/大可(宜蘭縣)

小時候物資缺乏,若有親友帶伴手禮來訪,家中小孩莫不興高采烈。有次阿舅婆帶我去鄉下玩,回程時,表舅用草繩綁個冬瓜,讓我帶回家,小小年紀的我,看到親戚的熱情,就欣然接受,一路上我竭盡心力,轉車時,將它扛上扛下,好不容易回到家,沒想到父母看到了,都笑我傻,把幾十斤的冬瓜帶回城市裡。

這些年來,台灣人大多生活不虞匱乏,更有甚者,像我身體過重又有三高問題,凡是有卡路里的禮品都是禁忌,舉凡各類糕粿餅乾,都隨手轉送親友,以免禁不起誘惑,後悔莫及。

身為老師的我,有時不免有學生或家長要來送禮,我總是找機會先聲明:幫助學生,是我的工作,若學生能好好念書,規規矩矩做人,就是對我最好的回饋;若真的一定要表達謝意,就請與我一起行善,捐給某慈善機構,同時我就拿出捐款劃撥單,時日久了,學生與家長就能接受了。

送禮難,收禮更難,有了主人指點,就感激不盡了!

〈兼具環保公益〉二手衣物 來者不拒

文/曉珍(台中市)

愛購物的表姊三不五時就會送我她不再青睞的衣服和包包,霸氣的她總是沒有商量餘地硬要我收下。

雖然老公會皺著眉頭說:「她當我們家是舊衣回收箱嗎?」但是我並不介意二手衣物,也覺得珍惜資源是種美德,於是來者不拒、歡喜接收。

表姊一再叮囑我,她送的都是購自百貨公司專櫃的衣服和名牌包,價值不菲,要我自己留著,不要轉贈他人。我很感謝表姊對自家人「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厚愛,卻沒有遵循她不得轉贈的指示。

每次收到表姊送來的「大禮包」,我會先行過濾篩選,喜歡的留下來,不適合自己的就詢問左鄰右舍的意願轉送,最後無人「認養」的衣物,我就會整理好裝箱,上網尋找有需求的機構捐贈。

欣然接受表姊淘汰但狀況良好的衣物,並為它們找到最佳去處,除了可以讓表姊開心,還省了購衣花費,也能「好東西跟好鄰居分享」,更有機會幫助到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也算是替買不停手的表姊做環保和公益。

〈維繫鄰里情感〉爛果霉菜 都要收

文/M.T(高雄市)

鄰居媽媽常提著水果來敲門,「鬥食啦!」聲音帶著盛夏的熱情。剛開始,那是甜美感恩的滋味,數次後,果香裡竟藏著霉點斑紋。媽媽皺眉,心裡不免暗暗不滿,「這是互相嗎?」她總將最好的果實送人,自家孩子卻只能望梅止渴。好心意卻換來對方隨意的踐踏,怎能不心寒?

鄰居大哥也不遑多讓。市場裡賣不完的高麗菜,是他熱情的贈禮。一顆滿心期盼的青翠,剖開卻滿是心酸,去蕪存菁,能入口的,所剩無幾。媽媽氣得直說下回不收了,爸爸淡然回應,「都要收下!」話語平淡,卻沉重地提醒,鄰里的情感,正依賴這微妙維繫。

收下或拒絕,都叫人為難,一端是人情的重量,一端是內心的掙扎。

我默默看著,內心滿是竊喜。這些霉爛的果實、枯萎的菜葉,正是我祕密花園的珍寶,它們在堆肥中重生,變成豐沃泥土的芬芳。原來,收禮的難為,不只在於物,更在於人情的微妙平衡,鄰里間的故事,也因這些殘缺得以綿延。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