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家庭plus.柴米油鹽】透過憤怒 認識自己
圖/張慰慈
文、圖/張慰慈
圖/張慰慈
有一位認識了許多年的朋友,到我的一場座談會現場,來聽我和另一位與談人的對談。她工作十分忙碌,常常是空中人,因此我很驚訝她有這樣的空檔。
座談會結束後當日,晚上我剛回到家,便接到她的電話,我們在電話中深入交談了約30分鐘,主要是圍繞著她家的公子。「他竟然這次數學考零分!」這位能幹又漂亮的媽媽氣急敗壞地跟我吐苦水。然後在她接下來傾洩而出的情緒裡,我聞出了恐懼的味道。
「老師,妳說這要怎麼辦?他以後怎麼會有出息?我的壓力好大,因為他的父親也怪我沒有把孩子教好……」她連珠炮般地說了一大段話,直到我請她先停下來。
我問:「妳為什麼這麼害怕?」她說:「沒有害怕,就是生氣,非常生氣。」「那請再想一想,再確定一下,情緒裡的生氣是不是表象?更深層的是什麼?」我沒有同意她的以為。
停了幾秒,她如夢初醒的承認:「的確,我是害怕,我好害怕這孩子未來前途渺茫,那怎麼辦?」我問她:「數學不只是不及格,而是考零分,我猜,這麼聰明的孩子,這一定是故意的啊!」我其實很熟悉孩子整個成長中的狀況。
「對耶,老師妳怎麼知道他真的是故意的,他說什麼都沒寫直接交了白卷。」我接著說:「第一,妳要先穩住自己的情緒,我們必須釋放掉那些被框在世俗規則裡的恐懼。尤其是那些根本還未發生的種種。因為大部分它的來處不是真相,而是妄念。所以要提醒自己避免這樣的發生,否則心室裡很容易有裂縫,這也是心魔最容易趁虛而入的時候。然後妳就成了一個暴躁易怒的媽媽,當妳沒有理智且情緒潰堤時,孩子就會離得愈遠,因為他也害怕。做一個母親我們需要有穩定的情緒,才能在當孩子站在十字路口時,為他指引方向。」
話筒那端傳來堅定的「好」,我才接續往下說。「妳是否思考過自己的孩子異於常人?所以有可能不能適應常規教育?妳相信他可能是個有天才基因的孩子、甚至他也是個來自外星球的孩子?」我一連串的發問。
這時,她再次發生驚呼:「天啊,老師,這太神奇了,我真的這樣懷疑過。」「既然有過這樣的直覺。為什麼妳還是要用對平凡孩子的管束方式來對待他呢?」我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後來,她告訴孩子現在的情況其實跟她老公年輕時一模一樣,連與父母的關係都很雷同,我建議他們共回想一下,當年自己心中希望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然後就用這樣的方式來與孩子相處。
痛和苦這兩個字,其實不盡相同,前者是身,後者是心,這兩種受,其實常互相影響,所以加在一起更是折磨。這段時間,不知是何因緣,遇到不少這樣的孩子,也讓我重新檢視少年時的自己,進而有許多的懺悔,想通了就都是生命中珍貴的養分。
「讓我們憤怒的事,通常都讓我們更認識自己。」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