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流變中的台灣建築 公視紀錄片《黑潮》4日首播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中,修復工作者黃任維與編劇郭肇立鑽入台北賓館空間內部拍攝。(公視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建築像人一樣,有年輕意氣風發的時候,也會衰老。」有時一不注意就消失了。因此,紀錄片導演符昌鋒自2018年開始發想,2022年起,展開為期2年半的拍攝工作,完成《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8集,昨(3)日舉辦特映會,今日起每週二晚間10時在公視播出2集。
《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特映會,左起導演符昌鋒、建築師黃聲遠、紀錄片監製蘇喻哲、建築師李祖原、李乾朗、薛琴、編劇郭肇立、建築師劉培森、出品人宋文嶽。(公視提供)
《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由文策院、十月影視、建築師蘇喻哲、宋文嶽、莊子華共同出品。符昌鋒以其獨特的視角,捕捉建築在不同時間、天候下的表情,呈現建築的生命力與靈魂;同時邀請國內知名建築學者郭肇立擔綱編劇與主述;並透過國內外建築師、建築評論、都市計畫工作者的訪談,深入剖析台灣建築的發展脈絡與文化意涵。
紀錄片8集內容,依序爬梳從日本時期至今多位建築大師作品,另一方面也呈現建築學界對社會文化的反應,以及海外建築師在台灣的設計等,共拍攝了148處建築。符昌鋒表示,透過這些建築作品,可追溯台灣現代性的演變,如同黑潮的湧動,在流經的區域中吸納養分同時滋養生命,台灣建築的現代性,也建立在反應環境與吸納各種時代變動中。郭肇立則表示,「建築用電影來拍,不是靜態攝影的問題,它是立體的、有生命的」,因此有了與符昌鋒攜手詮釋建築的合作。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