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 亞洲首演 今明北藝中心演出
海恩納.郭貝爾。(北藝中心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推出由德國導演海恩納.郭貝爾(Heiner Goebbels)的《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起點,敘述百年歐洲史,今、明兩日於北藝中心登場,也是亞洲首度演出。
此次長達50公尺深的舞台創造的各種視覺奇觀。(記者董柏廷攝)
北藝中心表示,作品部分是表演,部分是建設現場,觀眾通過舞台上演員的合作與偶然事件,想像20世紀的另類歷史。演出結合多媒體與身體表演的前衛劇場,透過創新的方式結合身體表演、影像藝術與多媒體互動,將傳統劇場轉化為一個實驗性的空間,觀眾在其中自行探索過去與未來的無限可能。
《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亞洲首演,今明兩日在北藝中心登場。(記者董柏廷攝)
導演海恩納表示:「所有劇場與音樂劇場媒材在我看來都像作曲。」這句話不僅是他創作的核心理念,更是理解此劇的關鍵。不同於傳統音樂對旋律與和聲的既定印象,海恩納運用如同約翰‧凱吉(John Cage)的作法,將「聲響」視為音樂創作的本質。本作舞台上的一切──物件的碰撞、裝置的運作、環境的聲響、人聲的呢喃、影像的流動,乃至於文本的意涵,都被視為「樂音」的一部分。
故事跨越百年歐洲歷史,展現人類的矛盾、虛假的承諾和消耗性的危機。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起點,這場表演呈現一個由片段事件組成的景觀,並不區分瑣事和所謂的重大事件。海恩納與音樂家、舞者和表演者一起,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過去道具的倉庫,承載著當下的重負,並隱藏著通往未來的鑰匙。
作品的音樂由4位音樂家分別負責不同樂器:鼓、鑼等打擊樂器、吉他、薩克斯風與電子琴等,整體聽起來更像是一連串的聲音,是獨立的存在。此外,此次長達50公尺深的舞台中,12名表演者操控著超過身形的大型道具,如建築的立柱、從斜坡上滾落(假)巨石、不受控制的水管、大量的布料、破碎的地圖,在冷峻的燈光下,緩緩揭開歐洲歷史的序幕。詳詢OPENTIX網站。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