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用藝術發聲】 周書毅/身體的延伸

2025/04/15 05:30

◎周書毅◎周書毅

◎周書毅

你什麼時候會真正認識自己的身體?失去的時候?失去一部分身體的時候?還是心理上迷失的時候?

我剛從香港、德國結束一段創作與表演的旅程,兩個半月,不算短的時間,從粵語到德語,都是陌生的語言,一個會聽不會講,一個什麼都無法理解,只能問候早晨與再見,交流過程都透過國語、英語或肢體語言,有時候一個眼神或姿態,勝過千萬個文字,舞蹈就是這樣的一種語言。只是生活上還是需要不同語言來交流,聽不見的人可以倚靠街上指示文字前行,看不見的人可以靠聆聽周遭環境聲音而生存,無法說話的人能透過手語或表情或手寫傳遞情感,那麼無法行走的人呢?輪椅、義肢、輔具成為從身體延伸而出的另一種語言。關於這樣的「語言」,有人天生即知,也有人是後天習得,彷彿一項新的、獨一無二的技藝,少有人懂,卻如此不易。

那天,我與旅居柏林的台灣藝術家傅雅雯來到高雄拜訪永純義肢,為新作《非身體》尋求技術性的幫助與討論,希望能為身體不同部位翻模,再將其做成義肢或包覆身體的護具,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這是雅雯近年創作時常常思考的途徑,好比我們首次合作的《張力之下》,就是從脊椎不斷延伸出力量、關係與新的想像。而我也從《阿忠與我》的經驗,找尋更多當身體失衡時的平衡方式,累積成為下一個作品的語言。

另一天,雅雯帶著文欽導演和我一起進行採訪拍攝。首先是義肢翻模和製作過程,手與身體和器械的接觸,一步一步找尋最適切的形狀與位置,從溝通到確認,建立信任感。接著是訪問,我們在紙上寫下問題:「請問你會做這份工作到何時?」製模師傅用手語加書寫讓我們知道他今年六十六歲了,應該再做四年就會退休,這裡的人都稱他啞巴師傅,做工非常細心細膩。另一位正在教學如何使用義肢走路的阿志師傅,十六歲就來這,因為年少時的意外,開始與義肢共生,是這裡每一位患者重生過程中重要的導師,用他的切身經驗陪伴患者重新學習走路。他們都出生於雲林,因這份工作來到高雄。另一位在旁等待新義肢的朋友阿毅,幾年前因為在台中港工作發生工程意外,讓生命轉了個大彎,他說他目前待業中,讓身心慢慢恢復,練習的不只是走路,還有面對自己與未來的勇氣。

幾次拜訪後,最後與接手家族事業的又青聊到,曾參選立委的她,對城市有美好的理想與願景,好比對交通規畫的改善,如何減少意外發生,還有爭取身障者的路權等,都源自她真切的生活經驗與觀察。這是他們第一次與藝術創作合作。我問,這樣的合作,是否很難看見「價值」?她說,這是透過不同發聲方式,讓社會得以用不同視角了解義肢,感受更多關於平等的議題。

希望有一天當《非身體》完成,能有一場展演只獻給這些師傅們,一起在其中找尋那平衡生命的力量之路。

也許因為失去,我們才能看見自己更多的擁有。

■【用藝術發聲】隔週週二見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