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王詠翔「展間,在此側身」 關注展場中的隱性存在

2025/04/16 05:30

〈展牆—背後〉牆面上的設計圖與手稿如實呈現布展規畫,讓觀眾重新理解空間與勞動之間的關係。(記者董柏廷攝)〈展牆—背後〉牆面上的設計圖與手稿如實呈現布展規畫,讓觀眾重新理解空間與勞動之間的關係。(記者董柏廷攝)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由「福利社FreeS Art Space」主辦的「展間,在此側身」展覽,邀請藝術家王詠翔透過影像、聲音與空間裝置,關注展覽機制下的空間與勞動,試圖重新審視展場中被忽略的存在。即日起至5月10日,在福利社展出。

「展間」不僅指展覽空間的物理存在,也象徵展覽期間及展覽之間的時間空檔;「側身」則代表展場內幕後工作者的移動姿態,亦隱喻展覽過程中被消弭的痕跡。展場在開幕的瞬間趨於完整,幕後的種種卻彷彿不曾存在,例如臨時搭建又拆除的隔間、刻意刷白的牆面、被有意遮掩的線材設備等,這些都是展覽過程中被排除或被隱藏的元素。

王詠翔自2018年起投入布展相關工作,身兼藝術家與幕後工作者,這樣的雙重身分讓他關注展覽過程中的隱性勞動與展間變動。他表示,「我們時常忽略成果以外的事物,包括技術專業的價值、場域的紋理,甚至失敗的嘗試等。這些也是成就一件作品或一檔展覽的經驗值。」譬如〈展牆―背後〉與〈展牆―之前〉就是一體兩面的裝置作品,觀眾可在臨時搭建的隔間與投影背板之間切換視角。「背後」貼滿報款單、展場草圖、筆記草稿等前置作業痕跡;「之前」則透過單頻道錄像,播放實際在展覽現場搭建展牆的過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