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從篳路藍縷到領先創新 紙風車創團33年首度出版執行報告

2025/05/17 05:30

【藝術文化】從篳路藍縷到領先創新 紙風車創團33年首度出版執行報告紙風車團長任建誠(左起)展示《紙風車創立32年工作執行報告》,表示即起可於官網下載(https://reurl.cc/vQ8ZlA);李永豐手中內頁的照片,攝於2015年高雄氣爆週年,紙風車戶外演出《順風耳的新香爐》,是象徵媽祖庇佑民眾的祈福劇;紙風車執行長張敏宜展示紙風車大事記年表。(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紙風車自1992年創團至今33年,首度發布「影響力報告書」,為此,近年低調轉幕後專心創作的創辦人李永豐,特別現身與媒體暢談回顧一路的篳路藍縷,被問及出版「報告書」的原由,笑說其實本來應該1到2年就該整理一次,但以前忙著到處表演,直到30週年時,覺得至少該動手做個總整理了,不為別的,只為真心感謝過去32年來支持紙風車的人,不敢談「影響力」,因此,報告書名為《紙風車創立32年工作執行報告》。

只是,原為30週年而做,沒想到過程比想像中複雜且困難,光是資料蒐集整理就耗時2年,紙風車團長任建誠說,「在這過程中,才發現原來團隊曾做了這麼多事。」負責主編的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文宣組志工主席陳玉華則表示,觀察紙風車30餘年的創作及工作軌跡,這麼多志工、企業投入,「我認為這是一個大型台灣人公民意識及社會運動的啟動」;在這過程裡,正好迎來「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第3輪啟動,這份報告書也成為紙風車和所有的支持者溝通、互動的最佳信物。

根據《紙風車創立32年工作執行報告》內容,紙風車在過去32年期間,總共演出6608場,累積1475萬名觀眾,3585家企業業捐款支持,1.5萬人次志工參與。不停轉動的紙風車,除了每年發表新作,在國家級的劇場演出,更是最早展開計畫性與持續性全國公益戶外演出的當代劇團。

李永豐的學弟也是《表演藝術雜誌》總編輯黎家齊說,紙風車有3大前瞻性是走在國內劇團最前端,包括在台灣觀眾尚未養成付費看戲的觀念前,倡議售票演出,藉此建立起健全的劇團運作機制,如今也成為表演藝術市場的根本;其次是創作台灣新童話,讓「本土元素」成為作品重要內涵,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越在地,越國際」;然後就是戶外演出,以前台灣最多戶外演出是外台歌仔戲,但逐漸式微,反而紙風車從「319」走到「368」,不僅遍地開花,且30年來成為好幾代兒童成長過程的藝術啟蒙。

回憶紙風車發起「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過程,李永豐說,因為接到故鄉嘉義布袋的一通邀演電話,當時來自故鄉的邀演費只有5萬元,連搭舞台費用都不夠,只能忍痛回絕,但也因此,他於日後為此輾轉難眠,心想:「我是鄉下孩子,我的劇團是票房冠軍,卻不能演戲給故鄉的孩子看?」沒想到因此開啟兒童藝術工程漫長的文化旅程,從319到368,一走18年,去年開啟第3輪,李永豐笑說,雖然國內沒有兒童劇專屬的獎項,但「孩子的笑容就是我的桂冠」。

談到一路走來最想感謝的人,李永豐除了感謝所有支持者,更提到4個人。李永豐說,紙風車32年曾遭遇各種考驗,尤其近幾年紙風車歷經疫情及祝融雙重打擊,鎰勝工業黃子成董事長、中國信託董事會高人傑秘書長、和碩聯合科技童子賢董事長及富邦集團蔡明忠董事長,雖然跟這幾位董事長不常見面,但他們的雪中送炭,不僅幫助紙風車走過危機,連帶地,也讓眾多劇場專業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得以撐過疫情,至今仍堅守在崗位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