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We TAIWAN」8月前進大阪 吉祥物「a-We」搶先赴日亮相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左2)率文總秘書長李厚慶(左1)、We TAIWAN 創意總監林昆穎(右2)和駐日台灣文化中心主任曾鈐龍(右1),昨日在東京舉辦記者會,宣傳預定8月2日將於大阪開幕的「We TAIWAN 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記者林翠儀攝)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報導〕文化部預定8月2日至20日在大阪舉辦「We TAIWAN 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配合這次活動,聯手文化總會推出主視覺吉祥物「a-We」。沒想到的是,外型超Q彈,可以變形、增長的泡泡狀「a-We」,竟然也吸引了大阪世博官方的隱藏版吉祥物「小脈」(正式名稱「ID」)原創者引地耕太的目光,他在社交平台X發文貼出「小脈」和「a-We」同框的插圖,並寫道:「和a-We同色的小脈,看起來很開心。」
文化部攜手文化總會為「We TAIWAN 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設計的主視覺吉祥物「a-We」。(記者林翠儀攝)
文化部延續去年在巴黎舉辦文化奧運的經驗,以駐日台灣文化中心名義, 成功向日本世博協會和大阪府、大阪市申請到大阪世博的後援認證,預定8月在大阪盛大舉辦「We TAIWAN」的相關活動,文化部次長王時思率文總秘書長李厚慶等人於昨(22)日在東京舉辦記者會,正式在日本展開宣傳活動。
配合這次活動,文化部推出相當吸睛的主視覺吉祥物「a-We」。王時思介紹「a-We」是海底板塊推擠下誕生的獨特生物,誕生的時間就和台灣一樣,相當久遠,它像水滴一樣,會彈跳、變形,也像是一個在困境中擠壓出來的希望泡泡,會透過不斷成長、變形,找尋自己舒適自在的生存之道。
大阪世博主視覺吉祥物「脈脈」象徵細胞、生命,「a-We」的設計理念也緊扣了這個概念,有趣的是,「a-We」的造型及用色,和大阪世博另一個隱藏版官方吉祥物「小脈」非常接近。 小脈是由世博創意總監引地耕太在3年前設計而成,主要是用來統一世博會場的設計感,當時「脈脈」還沒被選為主視覺吉祥物,小脈的原本名稱為「ID」(identity),公開後網友暱稱為「小脈」,在網路上爆紅。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