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田舍生活】觀光外溢效應 渴望清靜

2025/05/31 05:30

圖/王孟婷圖/王孟婷

文、圖/王孟婷

日本的五月初是上班族難得的連假,通常是一週左右,被稱為黃金週。平時外國觀光客大爆滿的觀光區,促使日本黃金週出現外溢效應,也就是說日本人不會去觀光區,而改選到大多數人不知道的鄉間度假。

〈熱門觀光區〉滿滿人潮 反而少見當地人

我曾經幾度在轉車路程中,經過大受外國人歡迎的日本觀光景點,人擠人是必然的,但這人潮當中,本地人其實不到15%,連店員都超過半數是會講日文的外國工作人員,氛圍像是機場的購物中心。

事實上,我自己特別選住在非觀光區的鄉下,平日購物時很少看到觀光客,雖能遇到幾位外國人,基本上都是住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族群。

上述的現況已經普及化到世界各地,原因就是少子化,各行各業的勞動力都需要人口紅利多的國家來提供社會運作,我返台去了久違的夜市,小吃攤販的工作人員也有各國人士,日本的比重更高。觀光客其實也非常重要,外國觀光客在日本貢獻了大量的消費力,提供更多工作機會,勞動力的缺口愈來愈大,現今社會無論台日,都是呈現人力大缺的狀態。

圖/王孟婷圖/王孟婷

〈觀光公害〉從都市到鄉下 都有觀光客

日本10年前就發明「觀光公害」一詞,不過請不要誤會日本不歡迎觀光客或外國人。會運用到公害一詞,只是要表達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例如通勤族搭公車總是上不了車,以前的日本內斂風情消失,自家每日被觀光客拍照等。

日本民眾一直盼望政府能想個辦法讓觀光客不要過分擠壓到當地日常生活,但這件事到現在都找不出解方,媒體經常提到的痛點,大多是都市區的問題,於是有不少當地人選擇居住地會避開觀光熱點的交通路線,或避居到無名鄉間等特殊狀況。日本人自身不敢去觀光景點,畢竟已經變成外國人特區,無論是移動或風景都只能看見人頭,尋清靜的人們只好來到無名鄉間找清爽感。

鄉下原本人口密度低,上下班通勤常只有一兩條道路可選擇,當這群從觀光熱點外溢出來人們,不約而同在某些時段湧入鄉間,就發生原本通勤30分鐘的車程,因為交通壅塞而變成3個半小時的狀況。居民也無法預知何時自家附近會突然大受歡迎,這些事變成鄉下的日常談話內容,更有人表示回鄉下老家,居家環境單純是種植稻米的田地,卻變成熱鬧滾滾的旅客聖地,人群爭先恐後跟稻田合照,令他大吃一驚。

〈在地觀察〉片刻清靜 拿代價換

我本身也是從人擠人的大台北地區長大,能理解休假走向大自然的舒壓需求,為了遠離塵囂搬到鄉間過半隱居生活。個人不解的是,人們搭飛機到日本,再去觀光熱點大排長龍,不知道這種休假方式有解除壓力嗎?

現在的資訊便利,真正祕境完全不存在了,只要幾張完美修圖後的美景照,很大機會明日睡醒,我家前面的稻田也會擠滿觀光客,而不再有野生猴跟狐狸到訪喔!目前觀察想要找清靜,就是不能分享在網路上,另外一種就是去最頂級的旅宿。

圖/王孟婷圖/王孟婷

資訊取得方便反而讓全世界的人都出現審美一致化的後遺症,大家同時被網路馴化而一窩蜂。我承認因為居住地的行道樹就是櫻花樹,目前對櫻花完全無感動,不過到了市區,真心想立刻用任意門回家,雖然對美景無感,但是對大都市完全失去興趣。

半路才出家的半鄉下人尚能小小理解想跟稻田拍照的人,仔細思考流行音樂的影像,也總以空曠的大自然為背景,這種用大自然聯想自由的生活,從來都是潮流啊,只是現在對短暫清靜的渴望,演變為需要用大量金錢或大量交通時間交換。

〈作者小檔案〉

插畫家、繪本作家,現居日本近畿的滋賀縣鄉間,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圖文繪本、文學封面。個人著作《我最想做的事》、《淚光閃閃的巴黎》……等書。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