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培養孩子專注力

2025/06/02 05:30

圖/達志影像圖/達志影像

文/林彥佑

現今許多的孩子,常有專注力不集中的問題,更甚者,還可能有過動的情況產生。有人認為是科技產品的影響,有人認為是過度繁雜的訊息所導致。無論是哪一種原因,我們都希望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否則無法專注於學習,影響未來。

在與孩子相處的經驗中,有一些方法是可以協助孩子喚醒專注力的。

例如,讓孩子從事精細的活動。精細活動,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手、眼等身體小肌肉的動作,投入更高的專注力,才能達到精細的層次。

我曾經讓孩子拿著毛筆,沾著墨汁,在報紙上畫出螺旋般的圖像。請孩子練習畫得粗細一樣,同時筆畫之間的白色間格,也要距離一致。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卻需心靜、筆穩才有辦法完成。類似的活動還有很多,例如拿針線穿過衣服某處、纏繞畫、拼貼小碎片、筷子夾紅豆綠豆等,都需要專注力。

除了這些精細動作之外,又如拼圖、桌遊、益智遊戲等,也要腦力、思考力,這些也都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坊間有一種書籍,內有許多刻意設計的模糊畫,只要靜心,慢慢將雙眼聚焦於畫中的某一點,就能看出畫中的某個物品,這正是考驗孩子雙眼與呼吸的專注度。師長也不難發現,當孩子對某件事物有興趣時,自然就會產生專注力。

平日在家,盡量不要播放容易干擾學習的音樂、影像,因為孩子容易受到這些外在聲光誘惑,而更顯侷促不安,也會增加心跳速度,這些都是專注力的殺手。有些研究指出,所謂的「莫札特效應」可以讓嬰幼兒在腦力、專注力更加集中,這樣的論點,可以運用在孩子從事某項靜態活動時,試著播放古典、輕音樂,這或許是可行的方式,當然,也要看孩子本身的個性。

師長還可以採取「番茄鐘」的策略,讓孩子自主學習或陪在孩子旁邊一同學習。例如,每次進行某個任務的時間,都固定設計25分鐘,接著起身休息5分鐘,以30分鐘為一個循環,接著再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工作裡。此外,工作的環境,切忌過多的物品與外務干擾,否則會影響專注力。以成年人而言,若一次開啟許多電腦視窗,看似一次可以完成許多任務,但是每一個視窗的任務切換,都會耗掉我們重新回到某個任務的時間,也容易造成分心。因此,對於孩子的工作任務也是一樣,一次完成一個任務,結束之後,再進行下一個,千萬不要多頭馬車,同時進行。

當孩子展現了高度的專注力之後,別忘記給孩子鼓勵,讓這次的正增強行為,可以強化他下一次的表現,一旦這樣的獎勵與表現之間產生制約連結時,孩子自然而然就很容易表現出專注力的行為了。

人天生下來,並沒有專注力的基因,尤其在不討喜的事物上;這是需要刻意練習,養成習慣,變成行為反應,最終將成為人格特質。孩子還小,還有許多時間培養專注力,相信只要師長找到正確方法,一定可以培養有專注度、有學習動機的孩子。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