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張庭甄藍門後的光 從祖父記憶追問家庭角色

2025/07/01 05:30

張庭甄透過模擬窗櫺構圖,結合歷史影像與遮蔽視覺的空間設計,形塑出介於記憶與遺忘、實體與殘影之間的觀看經驗。(朱淇宏攝,關美館提供)張庭甄透過模擬窗櫺構圖,結合歷史影像與遮蔽視覺的空間設計,形塑出介於記憶與遺忘、實體與殘影之間的觀看經驗。(朱淇宏攝,關美館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由關渡美術館主辦的「藍門後的光—張庭甄個展」,聚焦於記憶、家庭與影像的再現與交錯,呈現藝術家對祖父形象的追尋與自身家族角色的自我提問,展覽於關美館4樓展至8月10日。

張庭甄以家族合影與歷史檔案影像的層疊與重組回望祖父的形象,並反思權威、記憶與影像之間的權力關係。(朱淇宏攝,關美館提供)張庭甄以家族合影與歷史檔案影像的層疊與重組回望祖父的形象,並反思權威、記憶與影像之間的權力關係。(朱淇宏攝,關美館提供)

此展為2023年「北藝當代創作獎」優選藝術家張庭甄的個展,提到創作起點,張庭甄表示來自其試圖以3D掃描技術記錄並保留即將被拆除的祖父家屋時所遭遇的困難,「由於現場光線不足,掃描結果呈現出殘缺、飛散與錯位。這種難以還原的現實,與我印象中祖父的形象產生了強烈的矛盾—那曾籠罩整個空間與家族的堅實權威,正隨著破碎的影像一同消逝。更令我困惑的是,那些與記憶相悖的事實:這位在日本殖民教育體系中成長、曾任國小校長的威嚴長輩,卻在過往的教職合影中,身影被旁人遮蔽,在歷任校長的史料中亦難覓其名。種種的遮蔽與缺席,使我不禁懷疑:關於祖父身影的真實究竟存於何處?」

張庭甄1995年生於嘉義,創作涵蓋攝影、錄像、影像拼貼與立體裝置,作品關注影像在空間與物質性之間的轉化,常以家庭影像與成長經驗為素材,重新組構個人與歷史的視覺語言。此次展覽展出多頻道錄像裝置、攝影與雕塑作品,透過歷史照片與多重影像紀錄構築出一種介於實體與殘影、私密與集體之間的觀看經驗。張庭甄表示,這次展覽是「對祖父的影像追索,也是對個人位置的提問」,企圖在家族敘事之中建立新的觀看與詮釋角度,反思「祖父—父親—我」3代之間所織構的教育關係與角色連結。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