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2025亞爾國際攝影節登場 看見台灣原住民的當代表述
魯凱族耆老包達夫手持部落中象徵最高榮譽的百合花頭飾,他在部落中備受尊崇,被稱為「獵王」。(林彥廷攝,報導者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由文化部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與法國Manuel Rivera-Ortiz基金會(MRO)合作策畫的「2025年第56屆亞爾國際攝影節」台灣展區,將於7月7日至10月5日於法國亞爾登場,精選《報導者》原住民紀實攝影、Discovery頻道《台灣部落寶藏》影像紀錄,以及導演陳潔瑤短片《男孩奇幻夜》,呈現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在影像與信仰之間的當代表述。
金馬導演陳潔瑤短片作品《男孩奇幻夜》劇照。(陳潔瑤提供)
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指出,此次展出為台灣首度以文字內容結合紀實攝影、紀錄片與短片形式,深入描繪原住民族與祖靈、土地與文化的深層連結。這不僅提升國際觀眾對台灣影像藝術的理解與關注,也展現影像在文化傳承與歷史記錄上的力量。
亞爾國際攝影節自1970年創辦,是全球最具指標性的攝影藝術展。今年主題為「不羈的影像」(Images indociles),靈感來自法國詩人暨哲學家Édouard Glissant,呼應攝影做為社會見證與文化抵抗工具的多重角色,展覽橫跨澳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與歐洲等地,聚焦原住民議題、新聞自由與歷史正義。
台灣展區以「記憶流動:台灣原住民族的當代回聲」為子題,展出《報導者》關注伊達邵族、西拉雅族與魯凱族等部落議題的紀實攝影,反映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文化保存與土地權益等現況;另有原住民族委員會與Discovery頻道共同製作的紀錄片《臺灣部落寶藏》,透過實境拍攝與深度訪談,展現生活與信仰交織的文化風貌;另同步放映金馬導演陳潔瑤取材自泰雅族祖靈信仰之短片《男孩奇幻夜》,以詩意影像與神話敘事交融方式,展現原住民族文化記憶的重構與再詮釋,該作甫獲2025年克萊蒙費宏國際短片影展「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