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騎樂無比 親子同騎腳踏車出遊

2006/10/12 06:00

撰文/謝禮仲 攝影/謝禮仲、管慧雯

學校剛開學,教育部發佈一項新措施:小學生在畢業前須學會騎腳踏車。「哪有地方騎車?」、「交通環境那麼糟糕,怎麼放心讓孩子騎腳踏車?」都市裡的家長們議論紛紛。

陪孩子練車 共享親子樂

這樣的擔心我也有過,至今也依舊對不友善的交通環境感到不滿!但總不能因為這樣,把自己、尤其是孩子,就這樣禁錮在水泥空間裡。與其擔心危險而足不出戶,不如帶著孩子教他們學習面對險惡,自我保護,進而體會騎腳踏車的樂趣,親子共同騎腳踏車快樂出遊。

在教導小孩騎腳踏車的同時,除了能利用機會增加小孩對台灣環境的認識,在風光明媚、輕鬆寫意的氣氛下,更能大大的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使得親子關係更能緊密結合。所以不妨好好的利用教育部此項規定的美意,安排一個適當的時間,找到一處安全的騎車環境,和孩子們一同重溫騎腳踏車迎風逍遙的快感吧。

腳踏車加火車 環島騎透透

這個夏天,我們不僅帶著孩子騎車,更以19天的時間,在酷暑中踏騎826公里,完成單車環島的難忘旅程,兩位小騎士,哥哥8歲,妹妹6歲。

親友們的擔心、疑慮,在出發前我同樣有,甚至壓力更沈重!但,夢想沒有行動只是空想,得到妻子的認同與支持後,出發吧!安全與玩樂中認識台灣,是最首要的考量與目的,至於創造「年紀最小的單車環島記錄」?這不是重點。就因為孩子還小,危險路段如南迴公路、蘇花公路、北宜公路或東北角濱海公路,一開始就不打算騎,改以火車接駁方式,兼顧安全,也讓孩子體驗搭火車旅行的另一種經驗。

準備篇 父母必看教學準則

教小孩騎腳踏車該從何著手,首先,父母的態度是孩子能否跨上單車遨遊的最重要關鍵。

孩子的學習與適應能力遠比大人來得高,學會騎腳踏車並不難,只要你願意有耐心、不斷地鼓勵和放手。必須為他們準備好必要的裝配(安全帽、手套),教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煞車、尤其要改掉他們用腳煞車的習慣。此外,還要養成孩子遵守騎車的安全規範,保持適當的跟車距離、安全的停車習慣(如靠邊停車而非想停就停)、靠右騎車、公路騎車務必騎在路肩白線以內,諸如此類的規矩,在腳踏車專用道踏騎時就該養成。

其他的,只要隨時留意,在沒有嚴重傷害的範圍內,放手讓孩子嘗試。不怕他摔跤,要教他如何避免摔跤與萬一摔車時的自保之道。不怕流汗髒兮兮,流汗是健康的快感,只要避免汗溼沒擦乾導致的著涼;戶外活動本來就難避免弄髒,手腳衣服髒了,洗洗就好,除可養成隨時洗手的健康生活習慣,不怕髒,才不會失去親近泥土、貼近自然的機會。

上路篇 慎選路線安全又開心

孩子剛開始可在小社區的巷道練車,等到進階時,不妨到以下地區騎車。

◆政大或台大的某些系館前空地假日人車都少,還有個小坡道可練習爬坡、下坡。

◆再進階一點,可前往各都市所規劃的腳踏車道。目前全台各地幾乎都有腳踏車專用道的設置,以台北市為例,目前除了圓山飯店一帶的基隆河段和世新大學一帶的景美溪段,其餘的河濱單車道已經全數串連完成。

◆剛開始盡量選擇假日人較少的單車道,如動物園前的景美溪段,或者靠近士林一帶的雙溪河段。雙溪沿線平坦無坡,因無單車出租站,騎車的人不像大佳、迎風等路段那麼多。銜接雙溪與基隆河的跨河橋樑,可讓孩子練習爬坡、下坡轉彎的速度與平衡控制,再拉到三腳渡看龍船,「實戰」與趣味兼具。

◆技巧與體力提升後,便可逐段銜接,當孩子能夠從景美舊橋,一路騎到關渡宮時,他們的成就感肯定大幅提升,當然也就可以準備騎到一般道路了。

◆初上一般道路,建議選擇鄉間產業道路,有車又不會太多車。北部地區如桃園新屋、觀音一帶,陪他們騎車賞荷花,或者竹北六家、芎林一帶的田野鄉道。中南部的鄉間更有許多適合的地區,例如彰化社頭、田中、二水至名間,或者西螺老街到虎尾糖廠吃冰,新港串遊北港,柳營喝牛奶、下營看鵝鴨,七股遊鹽山、潟湖,台南四草賞鳥看夕陽,美濃品賞客家農村風情。初期以較為平坦、路線較長具有延伸性,且具備若干遊賞主題點的路線為規劃,從一日拉長至兩日遊程,便可逐步踏上單車長途旅行的夢想實現。

挑戰篇 規劃路線輕鬆環島行

規劃親子單車環島行程,熟悉並善用地圖與公路資訊最為重要,不僅要了解兩地間的里程數,最好還能獲得其間的高度資料,才能較精準地抓出踏騎時間。

為了提高騎乘的安全性,路線規劃以車少的縣道、鄉道、產業道路為主軸串連,無法避開的省道,則儘可能選車少或路肩較寬者。同時,還要將具有特色意義的沿途景點排入行程,讓孩子不只枯燥地騎車,每天能有幾個玩耍的地方,增加孩子們騎乘的興致。

以鄉道為路徑首選,除了車少,也更能深達尋常生活環境,讓孩子看到各地不同的景致與生活方式。舉例而言,鶯歌前往大溪,捨棄台3省道或「114縣道+台4省道」的傳統路徑,改採沿著大漢溪左岸的「北83鄉道」+「桃60鄉道」,車較少、坡度較小,且田園綠意相伴。

又如豐原至台中市的路段,選擇位於東側與台三省道平行的「中市89」鄉道,避開繁忙的車潮與多不可數的紅綠燈。同樣地,嘉義市往白河,採「市嘉南13」、「嘉南137」,愉悅地跟白河阿公阿媽學著撥蓮子,賞荷花,優閒一如田間覓食的高蹺?、白鶺鴒;利用「南88」、「南87」、「南81-1」等鄉道,經後壁至新營,再取「南69」、「南63」等,一路經過柳營、下營鄉間,抵達台南的麻豆,讓孩子實際置身一望無際的平坦開闊,了解什麼是嘉南平原,也看到當地暢旺的酪農業與動輒上千鴨鵝的養殖場。台1省道或台19甲省道的繁忙車流,再見!彎彎曲曲的環島路徑安排,讓孩子親臨北部客家與南部客家聚落,體驗兩者傳統建築與生活形態的不同;看到嘉南平原與鹽分地帶同樣遼闊卻各異的風情;台灣海峽與太平洋的海景,色彩、光澤、甚至濤聲都有顯著的差別;屏東沿山公路與花東縱谷公路同樣有大山相伴,個性卻截然不同,沿線的排灣族、阿美族、卑南族、布農族與閩客族群文化,也一一印入小腦袋中,無須強記死背。

工具篇 挑選適合孩子的腳踏車

市售童車琳琅滿目,品質差異也很大。買一部花稍便宜的童車,倒不如著重於車架的輕重、車架與輪徑大小、零件(如煞車系統)的等級,以及坐管長度。

當腳踏車有使用輔助輪時,小孩腳碰不到地無妨,初學兩輪騎乘時坐墊高度可以讓他的腳碰到地(增加初學孩童的安全感)即可,坐管長度還有拉高的空間,讓他熟練後踩踏時雙腳可接近伸直(停車時跨站而非坐在座椅上,這有助於日後的長途騎乘)。隨著孩子身高不斷拔高,再幫他們更換「座騎」,車架大小、車身材質與重量等考量,一如大人選車的準則。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