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藝週末.藝週花藝之美】雪月花時,微觀見美─東信的花藝劇場

2024/02/04 05:30

東信於2014年將花束與植物裝置,送上海拔3萬公尺、攝氏零下50度的平流層。

文/林昱晴 圖片提供/AMKK(東信、花樹研究所)

從含苞初綻到枯萎凋零,花,讓不可見的時間變得可見。在繁花盛綻的深邃之處,記錄著自然界生命週期循環的恆定命題。日本花藝藝術家東信(Azuma Makoto)寄情於花,不僅以花造藝,更以花為師,帶著我們共同於花的開落之間,品賞風土之詩。當你我在慢下來的時間裡,凝望花開,感知與花共生的春夏秋冬,便能照見人世的豐美與富饒。

若說東信是花藝界的哲學家,並不為過。他在2002年與攝影師椎木俊介共同在東京銀座開設訂製花店「Jardin des Fleurs」,2009年進一步以「東信.花樹研究所」之名,展開實踐創新精神的植物裝置創作,經由全新角度詮釋植物之美,進而觀想植物所能賦予時間的生命奧義。從花卉植物的原生型態、與天地共存的花卉植物裝置、兼具實驗室與溫室意味的玻璃造景箱,到上天(送上太空)、下海甚至於冰凍的結晶,花的樣貌在東信的演繹下流露多樣的姿態。

東信2023年於沖繩石垣島海域創作〈植物雕塑×綻放系列─大海之三〉。東信2023年於北海道創作〈植物雕塑─冰凍之花〉。

美在生滅循環之際

由於花朵生滅時序的無盡循環,為花藝增添了意在言外的詩意。回溯東信所有創作的源頭,關鍵在於花那與時俱變的魅力。他說:「唯有靠近,你才能了解一朵花的美麗。當你細心察看,感知將變得清晰而敏銳。我們常說生、死,生跟死是相當抽象的,但是花可以將生與死在很短的時間內具體呈現出來,這是花很重要的特性。另外就是時間這個概念,時間的流動可以在花的身上得到體現。以花創作的藝術品具有時效性,因為花會枯萎,不像雕刻或繪畫可以永久留存,也正因為有著這樣的時間性、侷限性,才成就了花獨具魅力之處。」東信的言談或許也與日本文化的價值觀、神道教的信仰有關,關於虛無、消逝,也是一種美的呈現,帶有美的感覺。

東信2019年作品〈花與人─養蜂人〉。東信2019年作品〈花與人─人力車伕〉

禮敬生命的創作

日本的文化,將生活的各方面濃縮成一道心路哲理。而擁有靈魂的作品,會被時間留下。歸根究柢,花會引發人的感性,我們對它才會有這麼多元的想像與理解,這一切都可以在東信的創作當中尋得美感的對應。在他的眼中,花的藝術創作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從最傳統的插花,或是居家的裝飾,甚至採用高科技的手法來創作……不論從哪個視點去創作花藝,最重要之處在於認知到花是有生命的個體,而你是懷著對生命的敬意去執行創作這件事。」

將花事化為生活的底色,東信對於花藝的理解,本質上是對於生活的感悟,他進一步分享:「不論是對花的敬意也好、對生命的想法也好,雖然是非常抽象的感受,但日本人一直小心地保留著這樣的想法,從能看到棲息在自然中的八百萬神明的時候就開始保留著。我們珍惜著這股敬畏天地之情,讓所有的藝術與文化延續下去。」

盆景既模仿了山水畫中靈動與樸素等意趣,也精煉了古代文人雅士對於林園想像的超然之美,東信的〈植物雕塑─松群〉便是以琦玉縣名聞日本的大型盆栽組合而成的作品,藉此拓展自然與人文互動反思的深度。在安藤忠雄打造、位於北海道札幌的頭大佛殿靈園,東信因COVID-19疫情而生人世無常之感,於是在2022年隆冬之際創作了〈植物雕塑─頭大佛殿與花〉,帶著祈祝世界安和的願望,將巨大的花束獻予大佛。

東信2019年作品〈植物雕塑─松群〉。東信2022年作品〈植物雕塑─頭大佛殿與花〉創作過程紀錄。

煙火是日本夏季慶典的精髓,隨著疫情受控後再度回歸的民間盛典,夜空施放的絢爛煙火代表著希望的重生。東信集結了來自日本各地的50種花卉創作〈植物雕塑─花火〉,將花朵短暫的美麗與煙火轉瞬即逝的光芒融為一體,除了頌揚自然之美,也探索無常的深層意義。

東信2023年作品〈植物雕塑─花火〉。

花與時代性的連結

透過花的萬千形色,探索何為歸屬感?我們腳下的土地,如何影響我們的感知?花的能量,如何賦予世界意義?「將花做為訊息的載體,我想要透過花的樣態,回應當下此刻。」東信說:「如何將花與時代性結合,就是我創作的基礎。把花送上宇宙、送到深海,難度都非常高。這些把生命拋向極端環境的未知挑戰,都是實驗性的計劃,我們根本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花在那樣的環境會產生怎樣的狀態。如果沒有現代的科技,是無法實現的。」

「滴落的時間」是一系列運用縮時攝影創作的數位花藝影像作品,東信與團隊將相機設定為每15秒自動拍照的頻率,以2週到1個月的時間,進行連續拍攝,最後以7萬張照片組合而成。「這系列作品所要表現的是花的生命週期循環。經由無數的一瞬間,建構出從生到死的生命狀態。其實從生到死的每一瞬間,都有自然界所謂美的呈現。我原本覺得花藝作品無法被保留下來,是自然且美好的。可是後來創作了『滴落的時間』系列作品後,覺得如果可以透過永遠保存的影像,傳達我的理念,似乎更加迷人。」

以「現代標本」概念創作的壓克力系列,就是藝術與現代技術合一的例證。融入了照明、聲音等現代科技的玻璃造景箱系列作品,起源於19世紀英國發明的小型植物儲存溫室,東信以昔日的物件元素做為創作的基底,透過當代的技術與觀點,展開全新的詮釋,而關於地球暖化現象等環境的反思,也包含在創作的意念當中。

東信2023年玻璃造景箱作品。

日本文化的「間」之美

人間遺美、空間留痕、時間化序。對於東信而言,花之所在,便是日本文化裡的「間」(Ma)之美。「間」是人間、空間與時間的交會,是事物彼此之間的過渡階段,也是對於寂靜、虛無和時間暫停的深度欣賞,潤物無聲地連結著萬古不變的美感積澱。

談到最讓自己感動的作品,東信想起了獻給父親的禮物,「兩年前,我的父親過世了。在他離世前的兩個月,我在療養院創作了植物雕塑作品。這件作品陪伴著他度過人世最後的日子,就像是我送給他的最後一件禮物。這作品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是再多的金錢都買不到的。我很感謝能有這樣的機會。」至於未來是否有在台灣的創作計畫?東信覺得台灣的環境、濕度、氣溫,非常適合植物生長,所以在台灣可能展開一些原創的項目,「目前尚未定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在台灣的創作具有無限的想像與可能性。」

花的樣貌在東信的演繹下流露多樣的姿態。

東信小檔案

東信作品中的多元性,源於植物萌芽、花開和凋謝的自然規律。透過跨越時代和創作媒介的互動,展現花卉與植物生命的本質,調和了瞬間與永恆之間的差異,在不斷變化的當代世界中觸動了感性的共鳴。

1976年 出生於日本福岡縣。

2002年 與攝影師椎木俊介共同開設「Jardin des Fleurs」。

2009年 創立「東信.花樹研究所」,展開植物裝置創作。

2014年 在美國內華達州的拉夫洛克沙漠,將花束與植物裝置,送上海拔3萬公尺、攝氏零下50度的平流層。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藝文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