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男子葉石濤》觀後:蔡其達/「反抗─挫折─反抗」的組曲

2022/06/24 14:20

1970年的葉石濤。(葉松齡/提供)1970年的葉石濤。(葉松齡/提供)

◎蔡其達 照片提供◎茂樹電影有限公司

晚上和兩個年輕女孩約在真善美,觀看由許卉林執導,知名導演林靖傑擔任監製的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

先敘說我覺遺憾不足處,葉老一生在府城和左營舊城間編織其文學夢,但此紀錄片多集於左營,府城部分少了些,訪談主要舊友曾貴海、鄭烱明、陳坤崙及評論家彭瑞金也主要集中在舊城,府城部分描寫少了些,尤其此片製作太晚,以致無法訪林瑞明,委實相當可惜;再者,就台灣文學的追繹、定位,此紀錄片強調南葉北鍾(肇政)的差異、互補,但對我來說,南葉北陳(映真)關於「鄉土文學」定義的不同,以及此後雙方徹底分道揚鑣,這才能進一步確立台灣文學的南北分立(北台以大中國為標籤,南台則鄉土台灣)。也就是說,凸顯陳映真和葉老的不同,是進入當代台灣文學的不二法門,可惜,此一紀錄片看不到。

陳坤崙社長在春暉出版社。背後為印出《台灣文學史綱》的老印刷機。(照片提供◎茂樹電影有限公司)陳坤崙社長在春暉出版社。背後為印出《台灣文學史綱》的老印刷機。(照片提供◎茂樹電影有限公司)

當然,上述是永遠的求全渴望,外人可以不必在乎。畢竟這不是一部描繪枼老一生的敘事紀錄片,若是如此,可能多數人都不想看,導演著墨於生活──葉老生活的無能、歷白色恐怖之後殘帶的魅影,一生從未祛除、葉老生活之刻苦與規律(片中林懷民所述極生動)。

印象至深的是,當陳萬益向他提及 《台灣文學史綱》像編目,葉老突然正顏說:「這本該是大學教授來作,結果是由我來書寫」。我相信陳萬益以及在80年代初探整理台灣文學史者必是血淌腹內,因為那個年代寫這樣的東西既無益於升等、獎挹,更且危險萬分;而葉老以諸多曲筆、小心翼翼從事此創建,後人已難理解箇中辛酸恐怖,而祇覺葉老所述意猶未盡、或過於小心戒慎。

老實說,研究白色恐怖愈來愈成深淵課題,看不到底,而研究者一步差就可能全盤皆落。白恐最慘兮的是1950年代初, 也正是葉老落難的特殊時刻,如今你再怎研究,永遠無法再復原那時代,以致後代無法打從內心體悟其荒謬、慘絕,我輩尚且如此隔閡,何況解嚴後的世代,這是我在觀此紀錄片的無奈慨歎。

藝術家蘇品文演繹《西拉雅末裔潘銀花》。(照片提供◎茂樹電影有限公司)藝術家蘇品文演繹《西拉雅末裔潘銀花》。(照片提供◎茂樹電影有限公司)

另外,這部紀錄片還邀請了11位跨領域的藝術家們,以各自擅長的非文學手法來轉譯葉老創作,包括舞台劇、舞蹈、攝影、落語與版畫,著實生動異常。尤其《西拉雅族末裔》的北海獨舞,震撼力十足;而以舞台劇呈現〈葫蘆巷春夢〉,文夏〈心所愛的人〉歌曲流曳其中,我突發奇想年齡差距不到三歲,同屬府城阿舍子的葉老、文夏,早年是否曾交會過?這或可編織成另則故事吧!

葉老精研舊俄文學,當他經常口說自己是「無用之人」,應係指向舊俄文學中的「無用之人」(superfluousmen),那是「反抗─挫折─反抗」的組曲(也是上帝給特定之人降下的天譴),當亦是葉老一生寫照。

還得一提的是,當葉老於2008年12月11日往生後,首先強力報導葉老生平、著作、影響的反而是《聯合報》、《中國時報》兩大統派媒體,而非本土陣營,本土陣營輕忽媒體、文化的現象迄今依舊。前此文壇多以北部文學家為範本此起彼落作影像留存,而今終於有個南方本土(所以余光中不是)的文學立像塑成,我輩都該進戲院一觀,不該讓「無用之人」一再遭漠視曲解。

-

本文轉載自蔡其達臉書,原文刊登時間為6月21日,相關活動訊息可能略有出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