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忠泰美術館「感知現場」 建築×藝術跨界展探索感知可能性
策展人黃姍姍表示,「感知」,是一種看不見卻真實存在並難以言喻的感受與察覺,超越慣常的文字語言與知識體系。(忠泰美術館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近來有許多展覽,探索視覺之外的感知體驗,忠泰美術館即日起推出全新實驗性展覽「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從人類最純粹的5感出發,以實驗性的展覽,重新定義觀展方式,讓人體驗更多元的展覽型態。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為忠泰美術館首度挑戰建築與藝術跨界企劃。(忠泰美術館提供)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為忠泰美術館首度挑戰建築與藝術跨界企畫,由總監黃姍姍擔任策展人,邀請藝術家王德瑜、建築師林柏陽以忠泰美術館的空間為基礎,從藝術與建築兩種原本不同的思考角度與創作語彙,進行長期互動和對話,以「空間」與「感知」為創作關鍵詞,創造突破既定框架的新空間,企圖解開長久以來被約制的既定參觀展覽行為,引領觀眾以身體來探索日常環境之外,另一個不易察覺,卻與他人共感的場域,觀眾得以自身感知來定義現場,展覽解釋權回歸觀者。
忠泰美術館《感知現場》第一次打開館內天井空間,建造可步登的天井樓梯。(忠泰美術館提供)《感知現場》展場。(忠泰美術館提供)《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為忠泰美術館首度挑戰建築與藝術跨界企劃。(忠泰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王德瑜表示:「空間包含了我們可以用身體攫取的東西,以及唯有透過感知、理解和記憶才或許『可攫取』的東西。」關注建築公眾性與各式尺度表現的建築師林柏陽則提到「大人、小孩不只是身體尺度上的差異,也有著不同的感知,每個人自身應當勇於探索的心態,找回身體存在的意識感。」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為忠泰美術館首度挑戰建築與藝術跨界企劃。(忠泰美術館提供)忠泰美術館《感知現場》,第一次打開館內天井空間,建造可步登的天井樓梯。(忠泰美術館提供)《感知現場》作品從觀展動線、空間呈現甚至是樓梯、葉片的設計,都是藝術家、建築師共同討論後的創作。(忠泰美術館提供)
對於首度跨界合作,藝術家與建築師都表示受到莫大的啟發。長期以極簡媒材探索空間存在感的藝術家王德瑜表示「我的創作是在既有認知中的白盒子中進行創作,而建築師卻像是在腦海中依照現實環境,規畫著有虛有實的空間進行創作。我跟柏陽會一起看展覽、參訪建築後交換看法與對話;此次的作品從觀展動線、空間呈現甚至是樓梯、葉片的設計,都是我們共同討論後的創作,是逐步異中求同的溝通過程。」建築師林柏陽則提到:「我們都試圖用最少的動作,讓身體移動去接近更多的無法言說;不是要去看一件事情,而是進入其中去經歷與意識。」
《感知現場》展場採預約制,展覽從即日起至2023年2月12日止,更多展覽預約資訊,詳見忠泰美術館官網。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