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影音)1967年李泰祥、李哲洋、劉五男採集錄製 部落原音旅德56年重回馬蘭

2023/02/12 18:26

台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出版的「馬蘭阿美族」專輯,收錄了1967年學者在台東馬蘭阿美採集收錄的歌聲,經德國保存後回捐台灣,經整理後今天在馬蘭部落聚會所發表。(記者黃明堂攝)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1967那個台灣本土音樂被埋沒的年代,學者採集了馬蘭部落4位族人演唱11首傳統歌謠,所錄製的聲音輾轉送到德國珍藏。歷經56年的時空旅行,這些演唱者已逝的聲音今天下午重返馬蘭部落原音重現,並由後代接力傳唱,跨越時空完成音樂傳承,令族人聽到內心澎湃不已。

台東馬蘭部落阿美族人在聚會所齊聚,聆聽來自1967年的部落歌聲。(記者黃明堂攝)

今天原音重現的馬蘭古謠,包括了收錄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主題曲中的郭英男演唱的馬蘭古歌(即老人飲酒歡樂歌),創下台灣原住民音樂站上世界舞台的先例。

在馬蘭聚會所裡,播放了56年前由李泰祥、李哲洋、劉五男等音樂家採集錄製的馬蘭古歌,郭英男等人1967年代的歌聲時空穿越到2023年,再由後代人組成的杵音文化藝術團重唱,完成傳統歌謠的接力演唱。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呂鈺秀表示,在高唱反共的年代,以中國音樂為主流,台灣本土音樂很不受重視;1960年代,留學歐洲的史惟亮及許常惠兩位音樂學者發起對台灣音樂進行大規模採集,寫下台灣音樂史不可或缺的篇章。這些錄製到的聲音資料,分別被許、史收藏一份,第三份則被到德國波昂東亞研究院珍藏,直到2013年回捐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經過重新研究整理,分別出版專輯。

台東馬蘭部落聚會所今天播放1967年郭英男等人唱的馬蘭古歌原音,再由杵音文化藝術團成員接唱,跨越時空傳承。(記者黃明堂攝)

今天發表的是「馬蘭阿美族」專輯,是1967年6月由李泰祥、李哲洋、劉五男到馬蘭阿美的「台東鎮豐里村(今台東市豐谷里)」郭英男家中錄製,當時演唱者有郭英男及經常一起歌唱的夥伴林振金、陽登輝、郭秀英,唱了馬蘭古歌等13首歌謠,因部分重復,整理出11首製成專輯,從除草歌、嬉遊歌、跳舞歌等歌名,也可感受到阿美族人將音樂當做生活。

呂鈺秀說,馬蘭歌聲在日治時代即有記載,是複音歌謠典型唱法,彎曲聲音造成豐富聲響,這類歌在聽覺感上,比僅僅高低兩部更加豐富;因台灣氣候較潮濕,當時保存在台灣的聲音資料損毀,但德國較乾燥,得以保存完整,歷經56年後,輾轉回到馬蘭部落。

近百位馬蘭部落族人,包括郭英男等人的後代,在聚會所聽到父親、阿公、阿祖等人唱的歌,雖然不像現代音樂那樣清晰,內心卻更為震撼。族人豐航海說,聽到先人原音重現,內心無比澎湃,杵音文化藝術團團長高淑娟說,以地方文化工作者身分感謝已經在天上及人間的很多長輩傳唱生活歌謠,讓他們知道部落歷史脈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